1.计算题- (共1题)
2.选择填充题- (共1题)
2.
聚乳酸也称玉米塑料,是一种新型环保、安全的生物降解塑料,是由玉米淀粉发酵产生的乳酸(C3H6O2)聚合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乳酸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 |
B.乳酸属于有机物 |
C.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 |
D.玉米塑料可以缓解白色污染 |
3.科学探究题- (共2题)
3.
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CO、CO2、SO2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多种,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被吸收,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③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被吸收。
(实验探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是否都含有,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的实验:

(事实与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该无色气体是三种气体的混合气体。
(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
(2)能证明该无色气体中含有SO2的现象是_________;含有CO2的现象是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3)若将装置①和装置②互换,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4)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被吸收,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③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被吸收。
(实验探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是否都含有,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的实验:

(事实与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该无色气体是三种气体的混合气体。
(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
(2)能证明该无色气体中含有SO2的现象是_________;含有CO2的现象是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3)若将装置①和装置②互换,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4)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
4.
化学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了探究。

(探究一)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通过长颈漏斗加入80℃的热水,并将燃烧匙上的红磷和白磷都淹没,然后连接注射器并推动注射器活塞,将部分热水压回长颈漏斗,使白磷和红磷露出水面。
(资料):红磷着火点为240℃,白磷着火点为40℃,白磷有剧毒。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
(3)实验后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目的可能是_______。
(探究二)实验小组通过数字传感器(图2左)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过程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仔细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4)曲线_______(填①或②或③)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曲线①中BC段的变化原因_______:;通过曲线①数据分析,你对燃烧条件新的认识是_______。
(注意:答对(5)、(6)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探究三)实验小组分别用酒精和柴油探究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如表1:
表1:各物质着火点和沸点
表2:燃烧匙内柴油的温度
实验中发现用火柴可以点燃酒精,但柴油很难被点燃。研究小组通过高温传感器(图2)测得燃烧匙内柴油的温度与燃烧情况如表2。
(资料)酒精、柴油等液体燃料在燃烧时先汽化为气态,然后气态的燃料再开始燃烧,燃烧放出的热量促使液体燃料不断汽化,不断燃烧下去。
(5)结合小组的实验,请分析火柴很难点燃柴油的原因_______。
(6)研究小组将内有燃着的酒精的燃烧匙移至冰面上面(没有浸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请分析原因_______。
(7)为了减少雾霾、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CO、NOx及CxHy的排放意义重大。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随“空/燃比”增大,CO和CxH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

(探究一)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通过长颈漏斗加入80℃的热水,并将燃烧匙上的红磷和白磷都淹没,然后连接注射器并推动注射器活塞,将部分热水压回长颈漏斗,使白磷和红磷露出水面。
(资料):红磷着火点为240℃,白磷着火点为40℃,白磷有剧毒。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
(3)实验后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目的可能是_______。
(探究二)实验小组通过数字传感器(图2左)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过程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仔细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4)曲线_______(填①或②或③)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曲线①中BC段的变化原因_______:;通过曲线①数据分析,你对燃烧条件新的认识是_______。
(注意:答对(5)、(6)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探究三)实验小组分别用酒精和柴油探究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如表1:
表1:各物质着火点和沸点
物质 | 着火点(℃) | 沸点(℃) |
酒精 | 423 | 78 |
柴油 | 220 | 400 |
表2:燃烧匙内柴油的温度
燃烧匙内柴油温度 | 345℃ | 507℃ |
柴油是否燃烧 | 不燃烧 | 燃烧 |
实验中发现用火柴可以点燃酒精,但柴油很难被点燃。研究小组通过高温传感器(图2)测得燃烧匙内柴油的温度与燃烧情况如表2。
(资料)酒精、柴油等液体燃料在燃烧时先汽化为气态,然后气态的燃料再开始燃烧,燃烧放出的热量促使液体燃料不断汽化,不断燃烧下去。
(5)结合小组的实验,请分析火柴很难点燃柴油的原因_______。
(6)研究小组将内有燃着的酒精的燃烧匙移至冰面上面(没有浸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请分析原因_______。
(7)为了减少雾霾、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CO、NOx及CxHy的排放意义重大。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随“空/燃比”增大,CO和CxH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

4.简答题- (共1题)
5.
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发展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下图是一款以氢氧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标示的物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填序号,只需填一种,下同),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
(2)氢气是理想的“绿色能源”,除了以燃烧的方式释放热能外,它还能按图二所示的原理,在常温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种能量转换效率高,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氢能源目前还很难普及,请写出氢能源不能普及的一点原因_____。
(3)新能源汽车将逐步替代燃油汽车,由此你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何感想_____?

(1)图一中标示的物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填序号,只需填一种,下同),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
(2)氢气是理想的“绿色能源”,除了以燃烧的方式释放热能外,它还能按图二所示的原理,在常温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种能量转换效率高,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氢能源目前还很难普及,请写出氢能源不能普及的一点原因_____。
(3)新能源汽车将逐步替代燃油汽车,由此你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何感想_____?
5.流程题- (共1题)
6.
醋酸钙是常用的补钙剂。每年我国鸡蛋有上千方吨的产量,会产生数以万吨的废弃蛋壳(主要成分为CaCO3),下图是以废弃蛋壳作为原料回收膜并制备醋酸钙的一种工艺流程。

(1)鸡蛋中的蛋清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
(2)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_。
(3)写出煅烧蛋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
(4)膜分离时,盐酸要加入适量,不能过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1)鸡蛋中的蛋清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
(2)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_。
(3)写出煅烧蛋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
(4)膜分离时,盐酸要加入适量,不能过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6.单选题- (共9题)
7.
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没有正确体现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
A.A B.B C.C D.D
选 项 | A.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 | B.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 C.区分硬水和软水 | D.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
实 验 设 计 | ![]() | ![]() | ![]() | ![]() |
A.A B.B C.C D.D
9.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研究团队通过构筑原子级分散的钉催化剂实现高效氮气电还原合成氨,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
C.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
D.该反应前后催化剂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
11.
超临界CO2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介于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特殊状态,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有关超临界CO2溶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超临界CO2与干冰的化学性质不同 B. 超临界CO2中分子在不断运动
C. 超临界CO2中分子间间隙小于气态CO2 D. 超临界CO2是一种氧化物
A. 超临界CO2与干冰的化学性质不同 B. 超临界CO2中分子在不断运动
C. 超临界CO2中分子间间隙小于气态CO2 D. 超临界CO2是一种氧化物
12.
铁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铁元素部分信息及铁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铁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
B.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2 |
C.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
D.铁元素在人体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其中亚铁离子符号为Fe3+ |
13.
有些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的结果或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对操作“先”与“后”的设计中正确的是
A.制备气体前,先将药品加入到装置中,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
B.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加热,后通一氧化碳 |
C.发觉厨房煤气泄漏时,先打开排气扇,后关闭气源 |
D.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撤离水槽,后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
14.
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 B.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 |
C.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 | D.用天然气替代煤作燃料,减少酸雨形成 |
7.选择题- (共2题)
8.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选择填充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简答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