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环保石头纸”的主要原料是碳酸钙和高分子材料。为了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中的高分子材料等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试求:
(1)表中X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
(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_。
| 烧杯① | 烧杯② | 烧杯③ | 烧杯④ | 烧杯⑤ |
加入样品的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10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10 | 20 | 30 | 40 | 50 |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 | 0.88 | 1.76 | X | 3.52 | 3.52 |
试求:
(1)表中X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
(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3.
小红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的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量筒起始读数和最终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_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
(4)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__________(精确到0.1)。
序号 | 样品组成 | 量筒起始读数/mL | 量筒最终读数/mL | 所需时间/min |
① | 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 | 100 | 70 | 约120 |
② | 1g铁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 | 100 | 70 | 约70 |
③ | _______ | | | |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_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
(4)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__________(精确到0.1)。
4.
2018年11月28日,张家口一化工厂附近发生爆炸起火事故。消防人员使用水炮不断喷水,最终将大火扑灭。
(1)水炮灭火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
(2)当地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中是否含有CO气体。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不仅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而且还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氢氧化钠溶液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原理)①除去收集的空气样品中的氧气;②利用CO与Fe2O3反应。

(表达与交流)①实验仪器的连接顺序是:丙→乙→甲→乙。其中乙装置使用两次,第一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能判断出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样品中有较多CO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
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该实验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该如何改进?_______。
(1)水炮灭火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
(2)当地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中是否含有CO气体。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不仅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而且还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氢氧化钠溶液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原理)①除去收集的空气样品中的氧气;②利用CO与Fe2O3反应。

(表达与交流)①实验仪器的连接顺序是:丙→乙→甲→乙。其中乙装置使用两次,第一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能判断出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样品中有较多CO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
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该实验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该如何改进?_______。
3.单选题- (共20题)
6.
合成气( 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A.草酸(HOOCCOOH) | B.甲醇(CH3OH) |
C.乙二醇(HOH2CCH2OH) | D.尿素[CO(NH2)2] |
8.
微量元素“硒”是防癌之王,严重缺乏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数为34 | B.核电荷数为79 | C.质子数为34 | D.中子数为45 |
9.
碳酸很不稳定,常温下就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一事实说明
A.碳酸是二氧化碳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
B.碳酸是二氧化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
C.碳酸分子是由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构成的 |
D.碳酸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
10.
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到组成氯化钠的两种元素的信息,下列对其认识错误的是
A.氯、钠两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 |
B.氯、钠两元素的本质不同在于质子数不同 |
C.氯、钠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8 |
D.在钠和氯气形成氯化钠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氯原子 |
12.
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
B.氧气常用于气焊或气割金属 |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水中的氧气生存 |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18.
溶液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
B.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C.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
21.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下图。将①、②两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两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 |
B.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
C.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 |
D.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24.
“河北省第二届园林博览会”于2018年7月16日在秦皇岛开幕,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次传播园林文化、弘扬生态文明的盛会。下列措施不符合秦皇岛园博会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A.园区建设与生态修复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
B.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充分利用城市中水,实现全园雨水收集 |
C.用煤发电,以保证充足的电力供应 |
D.积极种植花草 |
4.选择题- (共3题)
5.填空题- (共4题)
28.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有多种意义。以S+O2
SO2为例,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告诉我们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2)—(4):
(1)反应物是硫与氧气;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1)反应物是硫与氧气;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29.
水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多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1)城市中的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可用下图表示,投药的作用是______。

(2)自然界的水因含有许多杂质而需要净化,净化水的方法有过滤、蒸馏、沉淀和吸附,其中净化程度较高的是____。
(3)区别硬水和软水,可用到的物质是____。
(1)城市中的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可用下图表示,投药的作用是______。

(2)自然界的水因含有许多杂质而需要净化,净化水的方法有过滤、蒸馏、沉淀和吸附,其中净化程度较高的是____。
(3)区别硬水和软水,可用到的物质是____。
30.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

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
31.
2018年11月19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长三乙运载火箭第三级采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除燃烧时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外,液氢作燃料的另一个优点是______。目前大量使用氢能源的困难是______(写出1点即可)。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