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測定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在10g粗锌中分5次共加入50.0g稀硫酸(杂质不与硫酸反应),部分数据如下表。
根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当硫酸滴入40g时,对应的气体质量m是_______g。
(2)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
容器中硫酸的质量/g | 10 | 20 | 40 | 50 |
气体质量/g | 0.1 | 0.2 | m | 0.3 |
根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当硫酸滴入40g时,对应的气体质量m是_______g。
(2)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2.
实验课上,李老师将失去标签的一种固体A和一种液体B混合后,发现有气泡冒出。提出问题:产生的是哪种气体?
猜想一:二氧化碳。
猜想二:氧气,依据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三_______,依据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反思:固体A和液体B混合后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猜想一:二氧化碳。
猜想二:氧气,依据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三_______,依据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与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分别取两种药品少许于一支试管中,并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现象:_______。 | 猜想一正确 |
方案二:_______。 | 现象: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 |
实验反思:固体A和液体B混合后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
某气体可能含有CO2、CO一种或二种。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一: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
步骤二:通入待测气体,同时打开K,点燃酒精灯,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
该气体是CO、CO2混合物。
回答问题:

①通入氮气的目的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根据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可以判断该气体的成分。
③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编号)
Ⅰ.步骤一的目的是为了把容器中空气反应完
Ⅱ.C中增加的质量与B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相等
Ⅲ.省略C装置对检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Ⅳ.反应结束后继续通气体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铜与空气中氧气反应
V.实验结束应先灭B处的酒精灯
[实验步骤]
步骤一: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
步骤二:通入待测气体,同时打开K,点燃酒精灯,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
该气体是CO、CO2混合物。
回答问题:

①通入氮气的目的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根据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可以判断该气体的成分。
③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编号)
Ⅰ.步骤一的目的是为了把容器中空气反应完
Ⅱ.C中增加的质量与B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相等
Ⅲ.省略C装置对检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Ⅳ.反应结束后继续通气体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铜与空气中氧气反应
V.实验结束应先灭B处的酒精灯
3.推断题- (共1题)
4.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A、B是两种黑色固体,C和E常温下为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为年产量最高的金属,G是一种红色固体单质,F是种浅绿色溶液。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②表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将化学反应分类是我们研究物质变化的重要方法,如果将②、③、①三个化学反应分成两类,请写出与其它两个反应类型不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反应③伴随的现象_______。

(1)写出②表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将化学反应分类是我们研究物质变化的重要方法,如果将②、③、①三个化学反应分成两类,请写出与其它两个反应类型不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反应③伴随的现象_______。
4.单选题- (共10题)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后变轻,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B.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 |
C.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燃料的燃烧反应 |
D.铝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
9.
中新社北京2017年5月9日电(记者张素)“鉨”(m)、“镆”(m)、“鈿”(tian)、“擙”(ao),这4个生僻字成为113号、115号、117号、18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右图是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镆属于非金属元素 |
B.镆原子的质子数为288 |
C.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5 |
D.模的元素符号为Uup |
12.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用足量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和收集一瓶CO2,已知CO2不与NaHCO3反应,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
B.选择A、C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
D.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
5.填空题- (共2题)
15.
下图是甲烷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选填“分子”或“原子”)
(2)上述反应的产物C、D中,与
组成元素相同的是_______(填序号)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选填“分子”或“原子”)
(2)上述反应的产物C、D中,与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6.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无色透明的液态水从微观角度看是由_______构成的,可以用_______的方法除去泥水中的泥沙,常用_______检验水的硬度。
(2)食用盐中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由_______构成的(用化学符号表示)。
(3)当森林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
(4)某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焦炭的作用是_______。

(5)当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在潮湿的环境中接触时,因形成原电池,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首先被腐蚀。因此,为了保护轮船的钢质外壳,通常在行驶的轮船外壳上连接_______(填“铜板”或“锌板”)。
(1)无色透明的液态水从微观角度看是由_______构成的,可以用_______的方法除去泥水中的泥沙,常用_______检验水的硬度。
(2)食用盐中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由_______构成的(用化学符号表示)。
(3)当森林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
(4)某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焦炭的作用是_______。

(5)当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在潮湿的环境中接触时,因形成原电池,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首先被腐蚀。因此,为了保护轮船的钢质外壳,通常在行驶的轮船外壳上连接_______(填“铜板”或“锌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