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171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9

1.科学探究题(共3题)

1.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MnO2、CuO外,Fe2O3也可以作KClO3分解的催化剂。(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标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KCI03
580

KCIO3、MnO2(质量比1:1)
350

KClO3、CuO(质量比1:1)
370

KClO3、Fe203(质量比1:1)
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由实验________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
(反思)
(1)若要证明Fe2O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__________不变;
(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提出猜想]质量相同的催化剂,颗粒越细,催化效果越好。
[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与反思]颗粒越细,与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催化效果越好。
2.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时,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了什么气体?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的一种或几种,提出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的是水和不溶于水的亚硫酸钙(CaSO3)。
浓硫酸吸收水分,可作气体的干燥剂。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
经检验,确认不是O2
(2)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实验探究)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
(结论)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该气体与氧化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__。
3.
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常见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金属化合物(如:CuO+2HCl=CuCl2+H20)。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
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正确
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正确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_____________。

2.流程题(共1题)

4.
我国古代将炉甘石(主要成分: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Cu2O)和木炭粉为原料制取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外观似黄金),其生产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木炭需要研成粉状,是为了_____________。
(2)黄铜的硬度比铜和锌都__________(填大小)。
(3)加热时,发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①ZnCO3ZnO+CO2↑;②2ZnO+C2Zn+CO2↑;③______________(赤铜和木炭粉反应)。
(4)气体A中,除CO2外还会含有CO,写出其中产生CO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鉴别黄铜和黄金有多种方法,写出一种鉴别方法:__________。

3.简答题(共1题)

5.
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镀金)含有金、铁(同其他成分忽略不计)。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铁画边角料,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放出0.3gH2,剩余固体质量为0.1g。
(1)求样品中铁的质量。
(2)求样品中金的质量分数。

4.单选题(共17题)

6.
下列有关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海水中获得物质都需要经过化学变化
B.用明矾净水,没有发生任何化学变化
C.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发生了化学变化
D.石油分馏后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化学变化
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石墨用作电极B.CH4用作燃科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
8.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其中有两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中甲与丁的质量比为19:8
9.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Fe+6HCl=2FeCl3+3H2B.C+2CuO=CO2↑+2Cu
C.CuSO4+2NaOH=Cu(OH)2↓+Na2SO4D.Mg+O2MgO2
10.
人们可从铁钛矿(主要成分是FeTiO3)制取金属钛(Ti),其在一定条件下的主要反应有:
①FeTiO3+H2=Fe+TiO2+H2;②TiO2+2C+2Cl2=X+2CO:
③TICl4+2Mg=2MgCl2+Ti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的H2被氧化B.反应②Cl2中的氯元素为-1价
C.反应②中x为TiCl4D.反应③说明Mg的金属诱动性比Ti强
11.
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元素,其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B. 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C. 铝离子(Al3+)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D. 铁原子的质量为55.85g
12.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一种元素或该元素一个原子的是( )
A.HB.Ag+C.SnD.N
13.
酚酞(化学式为C20H14O4)为白色或微带黄色的细小晶体,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实验室通常先将酚酞溶解在酒精里再配制成指示剂。下列有关酚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酚酞由3种元素组成
B.酚酞由38个原子构成
C.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8
D.酚酞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0:7:32
14.
金属制品照置于空气中易生锈,在其表面刷涂料可以起到防锈的作用,锌铬黄(ZnCrO4)可用于制防锈涂料;下列有关锌铬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2个氧分子B.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
C.只含一种金属元素D.Zn、Cr、O的质量比为1:1:4
15.
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B.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C.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16.
已知某气体由H2、CO2、CO、CH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点燃气体,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壁上有浑浊出现。那么对该混合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合理的是(  )
A.可能是H2和CH4B.可能是CO2和CO
C.一定含有CO2D.一定含有CO
1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②生铁和钢都与铁的性质有所不同,都属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④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⑤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
A.②③⑤⑥B.①②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18.
小明设计实验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性顺序。他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分别选择的试剂是:①铜、银、硫酸亚铁溶液;②铁、银、硫酸铜溶液;③银、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④铜、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上述四个方案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②④
19.
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纸一样薄的手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等产品。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A.含碳元素和铝元素
B.不具有可燃性
C.具有导电性
D.是混合物
20.
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现象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P处火柴不能燃烧是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
21.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收集O2C.过滤D.加热液体
22.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检查装置气密性
C.验证反应放热D.验证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5.填空题(共3题)

23.
“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_________;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_______(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微粒C的符号是_________。
②A-E五种微粒所含元素,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填单质化学式)。
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4.
(1)用相应的化学用语表示:①1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②2个钙离子_____、③3个氨分子________、④硝酸钡______、⑤碳酸铵________、⑥氢氧化亚铁_________。
(2)现有以下物质:①稀盐酸  ②液氧  ③氧化镁    ④氦气    ⑤二氧化硅    ⑥生铁。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
25.
如图所示是医院常用的药瓶和注射器,请据图回答:

(1)含有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一种即可)。
(2)注射器洗净后可以用于家庭小实验,可以代替______(填仪器名称)使用。
(3)钢针一般用不易生锈的不锈钢制造,请你写出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
(4)铝比铁活泼,但铝却比铁耐腐蚀,原因是_________。
(5)请写出铝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6.实验题(共1题)

26.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开展O2、CO2的实验室制取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1)写出A、C装置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甲同学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观察到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_________(填现象)。
(3)乙同学要用KMnO4固体来制取O2,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装置(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在完成“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的基础实验后,他还想进行蜡烛在不同浓度的氧气中燃烧情况的探究,现要较简便地获得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应选择收集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3道)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7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