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巨野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171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9

1.计算题(共1题)

1.
合金广泛用于制造机械零件。为测定某合金粉中锌的含量,分别取20g该粉末用下列两种方法测定(其他成分均不参与反应)。
 
加入试剂
测定数据
方法一
足量稀硫酸
氢气的质量0.2g
方法二
足量的硫酸铜溶液
固体减少0.1g
 
请任选一种方法,计算合金粉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两他同学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在标有“单质”的药柜中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A,在标有“氧化物”的药柜中发现另一瓶先去标签的黑色粉末B。
(提出问题)这两瓶黑色粉末A和B分别是什么物质?
(猜想)甲同学:A是铁粉,B是二氧化锰。
乙同学:A是炭粉,B是氧化铜。
(查阅资料)炭粉和二氧化锰均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A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黑色粉末不溶解。没有气体产生。
A粉末一定不是______。
②取少量B粉末于试管中,如入适量稀硫酸。
______。
B粉末是氧化铜。
 
(反思与拓展)
(1)将这两种黑色粉末混合加热(如图),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A和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______
(2)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

3.单选题(共9题)

3.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干冰易升华   B. 酒精能燃烧
C. 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   D. 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4.
下列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冰、干冰、医用消毒酒精B.氮气、氧气、空气
C.水银、水、高锰酸钾D.氧气、干冰、澄清的石灰水
5.
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B.质子数为12
C.右上角元素符号为MgD.核外电子数为24.31
6.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制新型抗疟药一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获201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氧化物
B. 每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1个氢分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C.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碳、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7.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放出热量
D.电解水实验中,连接电源负极的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8.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足量锌粉
B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C
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有水
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
D
分离铜粉和铁粉
加水,过滤
 
A.AB.BC.CD.D
9.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C.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说明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D.水通电能分解,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0.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荷泽市多地已经开始实行电动公交出行,推广太阳能路灯,升级改造燃煤锅炉。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B.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
C.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D.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11.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D.检查气密性

4.填空题(共3题)

12.
请从C、H、O、S、Cl、Na、Fe等7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用离子符号、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按下列要求填空:
(1)硫酸钠中的阴离子______;3个水分子______;
(2)写出一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3.
图中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图中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
14.
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1)下列铁制品的用途中,利用其导热性的是______(填字母)。

(2)工业常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铁制品容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
(4)铁制容器不能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请带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

5.实验题(共2题)

15.
走进“碳村庄”。“碳村庄”的格局如图1。

(1)“碳村庄”的居民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
(2)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_____。
(3)“碳村庄”中的部分居民可以相互转化。写出通过化合反应将CO转化为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碳村庄”又来了一位新成员——蔗糖(C12H22O11),它在酒曲的催化下,经过发酵过程可以转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图2所示实验中,可以说明该反应已经发生的现象是_____,B中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6.
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如果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由______端通入(填“a”或“b” )
(4)若用B、G装置制取氧气,将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取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接下来的操作是先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