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171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9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究竟能否用排水法收集呢?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两套装置进行了深入地探究。

请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性实验)实验后,装置Ⅱ水槽中的液体应该呈酸性,向此液体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会变为______。但是取几次实验后的液体样品,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无明显变色现象。对此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定量实验)采用数字化实验测定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纯净度的差异。因实验设备有限,本实验通过氧气传感器测出收集气体中残留的氧气(来自于空气),推算出空气的含量,再求出CO2的含量。请填写下列表格中相应的空白(精确到1%即可):
 
测得氧气含量
推算出CO2含量
结论
排空气法
6.6%
69%
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更纯净
排水法
4.2%
______
 
通过实验可知,若对CO2纯度要求较高,应该使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
(实验反思)利用装置I和装置Ⅱ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都会混有少量空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证明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所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纯度更高,还有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以下问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拓展应用)利用传感器对二氧化碳性质再探究。
步骤1:如图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瓶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等体积的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步骤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等体积的液体(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
步骤3: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像情况如图3所示。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两者均可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1)导致曲线AB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曲线1中______段气压的变化是由于充分振荡烧瓶导致的。
(3)利用现有的装置,在不使用其他试剂的情况下,请你写出除振荡烧瓶外继续降低E点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2与曲线3差异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0题)

2.
科学家发现火星大气层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的物质,化学式为COS。已知硫化羰与二氧化碳的结构相似,但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由分子构成的B.可作为理想燃料
C.完全燃烧会生成两种氧化物D.不能用作灭火剂
3.
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的化学式为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D.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变了
4.
以下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铁矿石炼铁B.海水提取镁
C.天然气燃烧D.石油蒸馏
5.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不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B.原子、离子、元素关系模型
C.物质分类模型D.石墨结构模型
6.
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解释
A
酒精溶液不能导电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B
甲烷燃烧生成
甲烷中含有C、H、O元素
C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分子间隔变大
D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不同
 
A.AB.BC.CD.D
7.
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以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内有115个质子B.元素符号为MC
C.是非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403
8.
为抗癌新药西达苯胺的化学式。下列关于西达苯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达苯胺属于氧化物
B.西达苯胺中含有22个碳原子
C.西达苯胺中氮 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西达苯胺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
9.
我国纪念2018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下列做法与主题不相符的是(  )
A.农业灌溉采取喷灌或滴灌B.水龙头坏了立即进行修理
C.用水管不断冲洗汽车D.研究开发海水淡化技术
10.
足量的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见图甲),用氧气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见图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温度低于其着火点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只有CO2和水蒸气
11.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B.闻气味
C.倾倒液体D.点燃酒精灯

3.填空题(共4题)

12.
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①的仪器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室用此反应原理制取并收集一瓶经过浓硫酸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选填小写字母)。
(3)实验改进: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现有一根洁净的铜丝,实验前先将其绕成螺旋状,再经过加热处理。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G所示(已略去夹持装置)。
①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______。
A.收集到更多的氧气B.加快反应速率C.没有影响
②与装置A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4)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_(选填字母)。
13.
做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他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丝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高温熔化物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两种(极易被氧化为);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含有铁。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呢?
(查阅资料2)
(1)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右表:
 



分解温度
1538℃
1400℃

熔点


1535℃
 
(2)高温时分解成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所产生的高温应该在_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是
A.1400℃~1535℃B.1400℃~1538℃C.1535℃~1538℃
(拓展延伸)
(1)请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_。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_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14.
安徽江淮纯电动汽车今年将投放使用。下图为纯电动汽车实物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物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写一种即可),汽车电路中的导线大都是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______性。
(2)钢铁车身喷漆处理,既美观又防止生锈,其防锈原理是隔绝______。
(3)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______(填“强”或“弱”)。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
15.
石膏()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和建筑材料,工业上用含的烟气制备石膏的简要流程图如下:

(1)在反应①时,常将溶液喷成雾状的原因是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该操作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_。
(3)不易溶于水,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生产流程中生成的______可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