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168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0

1.计算题(共1题)

1.
取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5g,加入18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00g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271.7滤液(不考虑实验过程中质量的损失)。
计算:
(1)该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单选题(共14题)

2.
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H4Cl+AgNO3=AgCl+NH4NO3B.2Fe+6HCl=2FeCl3+3H2
C.2Cu+O22CuOD.SO2+H2O=H2SO3
3.
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A.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B.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4.
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
A.向pH=3的溶液中加水
B. 向一定量质量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钾溶液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固体
D.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5.
蚊虫叮咬时分泌的蚁酸(CH2O2)会使人皮肤肿痛。有关蚁酸说法正确的是()
A.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B.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C.蚁酸是氧化物D.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6.
下图是X、Y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为原子,Y为离子
B.X、Y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C.X与Y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
D.X在反应中可失去6个电子
7.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B.可燃冰中只有甲烷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O2 CO2+H2O
D.反应前后的物质均由原子构成
8.
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不能直接获取的信息是

A.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氮气的化学式为N2
C.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D.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
9.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向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铜,溶液显红色
B.在空气中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冒白烟
C.电解水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0.
下列图标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氧气验满B.称取NaCl
C.稀释浓硫酸D.取用药品
11.
如图所示.将液体X逐滴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可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X
双氧水
稀硫酸


稀盐酸
Y
二氧化锰
碳酸氢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铁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⑤D.②③④
12.
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国际社会强列反响,使能源和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热点。下列观点或做法完全正确的是(   )
A.保护空气
B.爱护水资源
a.禁燃烟花爆竹——降低PM2.5
b.CO2增多——酸雨
c.SO2排放——温室效应
a.用淘米水浇花——节约用水
b.活性炭——除白来水异味
c.污水处理——防止水污染
C.垃圾处理
D. 能源利用
a.焚烧垃圾——减少“白色污染”, 环保
b.回收废电池——保护土壤
c.禁烧秸秆——减轻雾霾
a.发现大量可燃冰——无能源危机
b.太阳能路灯——节能环保
c.车用乙醇汽油——无尾气污染
 
A. A    B. B    C. C    D. D
13.
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冰块B.蔗糖C.干冰D.酒精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试剂
A
CaO
CaCO3

B
CO2
H2O
氢氧化钠
C
NaCl溶液
Na2SO4
适量Ba(NO32溶液
D
NaCl
MgCl2
适量烧碱溶液
 
A.AB.BC.CD.D
15.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其中显碱性的食物是
A.葡萄汁B.苹果汁C.牛奶D.鸡蛋清

3.选择题(共2题)

16.如图,已知正△ABC的边长为9,⊙O是它的内切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blank#}1{#/blank#}.(结果保留π)

17.如图,已知正△ABC的边长为9,⊙O是它的内切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blank#}1{#/blank#}.(结果保留π)

4.填空题(共3题)

18.
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A俗称生石灰,C是最常用的溶剂,C与F元素组成相同。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
(3)A→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4)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9.
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氮原子___________
(2)小苏打___________
(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___
20.
根据图中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2)M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
(3)A中含有少量的C,欲提纯A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t1℃时,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共1题)

21.
结合下列图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填名称)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杂质,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__。
(3)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气体。要制取并收集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