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五种物质木炭、镁、水、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已知与戊的反应中:甲-戊的反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一种氧化物和黑色单质;乙-戊反应只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丙-戊的反应生成沉淀。查阅资料: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能发生反应。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填空: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丁____________。
(2)甲-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丙-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乙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丁____________。
(2)甲-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丙-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乙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2题)
2.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粉末共33.2g加热制取氧气,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时间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0-t1时段氧气质量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t3-t4时段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_______g。
(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________。
(3)请在图坐标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t4时段变化示意图________。

(1)t0-t1时段氧气质量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t3-t4时段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_______g。
(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________。
(3)请在图坐标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t4时段变化示意图________。

3.
α-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1)α-丙氨酸中含有________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α-丙氨酸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
(3)α-两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1%)。
(4)89gα-丙氨酸中含氮元素质量为_____________克。

(1)α-丙氨酸中含有________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α-丙氨酸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
(3)α-两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1%)。
(4)89gα-丙氨酸中含氮元素质量为_____________克。
3.简答题- (共1题)
4.
用以下装置进行H2、C、CO还原CuO的实验并检验产物。(已知白色粉末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① 装置甲进行实验,导气管伸入试管底部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 装置乙中C和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 装置丙中的实验不能在装置甲中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
Ⅰ.甲乙丙三个实验都能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色的现象,并能成功检验产物
Ⅱ.甲乙丙三个反应中,反应前后Cu元素和O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Ⅲ.甲乙丙三个实验能说明H2、C、CO都具有还原性

① 装置甲进行实验,导气管伸入试管底部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 装置乙中C和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 装置丙中的实验不能在装置甲中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
Ⅰ.甲乙丙三个实验都能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色的现象,并能成功检验产物
Ⅱ.甲乙丙三个反应中,反应前后Cu元素和O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Ⅲ.甲乙丙三个实验能说明H2、C、CO都具有还原性
4.流程题- (共1题)
5.
某烟气脱硫的工艺不仅能消除SO2,还能将其转化为石膏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

(1)设备4中经过____操作,将水和石膏固体进行分离。
(2)设备1的作用是通过喷淋水脱去烟气中的SO2,生成一种酸——亚硫酸(H2S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若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预测出现的现象可能是______________。

(1)设备4中经过____操作,将水和石膏固体进行分离。
(2)设备1的作用是通过喷淋水脱去烟气中的SO2,生成一种酸——亚硫酸(H2S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若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预测出现的现象可能是______________。
5.科学探究题- (共1题)
6.
在一次清洁厨房卫生时,小明发现厨房里某一铜制品表面出现了绿色,小明心里产生了疑问:是不是铜与空气中的一些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的,这种绿色的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为此,小明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空气中含有N2、O2、CO2、水蒸气等气体,在潮湿环境下,水蒸气的含量更多。
②这种绿色物质不含氮元素,加热会分解,能和盐酸反应,反应所得溶液因含有Cu2+而呈蓝绿色。
(猜想与假设)
①可能含氧元素 ②可能含氢元素
③可能含有____________元素 ④一定含有铜元素
(实验探究)
(解释与结论)铜器表面的绿色物质俗称铜绿,是由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
(拓展与交流)①铜器表面要形成铜绿,需要与空气中的氧气、__________发生反应。
②上述实验2中加热后的试管中残留有黑色圆体,后经证实是CuO,CuO和二氧化锰一样,能够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设计验证实验时,除了要验证CuO是否改变了H2O2分解反应速率,还要验证反应前后CuO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否改变。
(查阅资料)
①空气中含有N2、O2、CO2、水蒸气等气体,在潮湿环境下,水蒸气的含量更多。
②这种绿色物质不含氮元素,加热会分解,能和盐酸反应,反应所得溶液因含有Cu2+而呈蓝绿色。
(猜想与假设)
①可能含氧元素 ②可能含氢元素
③可能含有____________元素 ④一定含有铜元素
(实验探究)
实验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1 | 从铜器中取少量绿色物质于试管中,往试管里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 | 证明猜想①和③都成立。 |
观察到试管内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绿色的现象。 | 证明猜想__________成立。 | ||
2 | 从铜器中另取少量干燥的绿色物质于干燥的试管中,加热,观察试管口。 | 观察到试管口处有__________的现象。 | 能同时证明猜想①和②都成立。 |
(解释与结论)铜器表面的绿色物质俗称铜绿,是由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
(拓展与交流)①铜器表面要形成铜绿,需要与空气中的氧气、__________发生反应。
②上述实验2中加热后的试管中残留有黑色圆体,后经证实是CuO,CuO和二氧化锰一样,能够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设计验证实验时,除了要验证CuO是否改变了H2O2分解反应速率,还要验证反应前后CuO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否改变。
6.单选题- (共14题)
8.
以下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 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固体 | 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 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
![]() | ![]() | ![]() | ![]() |
A.A | B.B | C.C | D.D |
12.
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改变 |
D.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13.
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宏观事实 | 微观解释 |
A | 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 分子间有间隙 |
B | 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 | 原子体积变大 |
C | 氢气燃烧生成水 | 分子种类改变 |
D | 花的香味鼻子闻得到眼睛却看不见 | 构成物质的粒子很小且不断运动 |
A.A | B.B | C.C | D.D |
16.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二氧化碳 |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D.向浓氨水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
17.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
C.冬季用煤取暖,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需要经常开窗通风 |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7.填空题- (共4题)
2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化学式或微粒的符号)填空:
(1)两个钠原子_________;
(2)氯化亚铁溶液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
(3)两个氨分子_______________;
(4)标出氧化钙(CaO)中钙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
(1)两个钠原子_________;
(2)氯化亚铁溶液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
(3)两个氨分子_______________;
(4)标出氧化钙(CaO)中钙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
22.
对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1)结构
性质
用途。结构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2)大气层中的臭氧(O3)能够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灼伤,下面这个漫画里讲述了大气层中臭氧形成的过程。

①从物质组成上给臭氧(O3)分类它属于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
②写出此变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③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
(1)结构


物质 | 金刚石 | 石墨 | 炭黑 | 木炭 |
结构 | ![]() | ![]() | 碳原子![]() | ④________(填中文) |
性质 | ①______ | 滑腻感 | ③________ | 吸附性 |
用途 | 钻头 | ②______ | 碳素墨水,书写的档案可长期保存 | 吸附剂 |
(2)大气层中的臭氧(O3)能够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灼伤,下面这个漫画里讲述了大气层中臭氧形成的过程。

①从物质组成上给臭氧(O3)分类它属于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
A.混合物 | B.纯净物 | C.单质 | D.氧化物 |
③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
23.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2)如“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_,其离子符号是_________。
②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______相同。
③氧和硫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__不同。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2)如“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_,其离子符号是_________。
②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______相同。
③氧和硫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__不同。
24.
“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图1、2”所示:(③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

(1)①中过滤棉的作用是_________(填字母。下同),推测④中超滤膜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______________方法。
(3)如“图3”,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1)①中过滤棉的作用是_________(填字母。下同),推测④中超滤膜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 B.吸附杂质 |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
(3)如“图3”,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8.实验题- (共1题)
25.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请根据要求填空: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若要组装一套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择上图A至E中的________(填标号);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应将气体从_________端通入。
(3)若只用图中提供的仪器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阅读信息回答问题:
(信息一)启普发生器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如图2中的甲和乙,丙装置原理与其类似)。由荷兰科学家启普发明,特点:符合“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原则;能节约药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随时向装置中添加液体药品。适用条件:①块状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②不能用于强烈的放热反应和剧烈放出气体的反应;③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
(信息二)CO2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请回答:

①“图2”甲和乙中正在产生气体的是_________(填写“甲”或“乙”)。
②甲和乙装置理论上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理由是____________;实际上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③启普发生器最适合实验室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若要组装一套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择上图A至E中的________(填标号);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应将气体从_________端通入。
(3)若只用图中提供的仪器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阅读信息回答问题:
(信息一)启普发生器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如图2中的甲和乙,丙装置原理与其类似)。由荷兰科学家启普发明,特点:符合“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原则;能节约药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随时向装置中添加液体药品。适用条件:①块状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②不能用于强烈的放热反应和剧烈放出气体的反应;③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
(信息二)CO2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请回答:

①“图2”甲和乙中正在产生气体的是_________(填写“甲”或“乙”)。
②甲和乙装置理论上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理由是____________;实际上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③启普发生器最适合实验室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
A.O2 | B.CO2 | C.H2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2道)
简答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