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166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5/7

1.单选题(共17题)

1.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
90
20
10
反应后的质量/g
m
39
5
16
 
A.反应后的数值为0B.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过程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D.丙可能是单质
2.
下列实验设计或结论合理的是
A.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可加入适量的,充分搅拌后过滤
C.四种离子可在的溶液中大量共存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证明该气体中不含氧气
3.
下列各组离子在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B.
C.D.
4.
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2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5.
“●”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
A.   B.   C.   D.
6.
某粒子X2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6个中子,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B.性质稳定
C.易得到两个电子D.相对原子质量为32g
7.
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有关的实验是(  )
A.B.C.D.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9.
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A.SO2 浓度B.O2 浓度C.N2 浓度D.H2O 浓度
10.
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稀盐酸出铁锈
②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泄漏的浓硫酸
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A.B.C.D.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
A
NaCl溶液
NaOH
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B
Cu
Fe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过滤
C
CO2
CO
在氧气中点燃
D
CaCO3(固体)
CaO(固体)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并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12.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有入
B.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
C.滤液中可能含有
D.可加入HCl确定滤液成分
13.
在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时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B.滤渣中一定有Ag
C.滤液中一定有Cu(NO3)2D.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
14.
在室温时,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晶体,则( )
①溶液质量增加 ②溶质质量增加 ③溶剂质量不变 ④晶体质量不变 ⑤晶体质量减少.
A.①②B.③④C.①⑤D.①②④
15.
在室温时,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晶体,则 
溶液质量增加 溶质质量增加 溶剂质量不变 晶体质量不变 晶体质量减少.
A.B.C.D.
16.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
B. 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 温度从t2℃降至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 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7.
下列各组物质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
A.石灰石和盐酸B.氧化铁和盐酸C.氢氧化钡和稀硫酸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2.选择题(共1题)

18.

1913年7月8日,“驻汉口的英国领事用一种典型的上流阶层关于‘人民’观念的口吻指出:‘对于北方军事力量,湖北人民是把它作为法律和治安的一方来寄予同情的。’在长沙,‘大部分绅士,实际上整个商界’,持有同样见解”。这段材料说明(   )

3.填空题(共5题)

19.
如图是一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 (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 ;
(2)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 ;
(3)②是______ (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_____ (得到、失去)电子。
20.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个钾原子 ______;
人体缺 ______元素易导致骨骼疏松;
个铁离子 ______;
硝酸钠中的阴离子 ______;
吸烟有害健康,烟草燃烧会产生一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______;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碳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高效杀灭癌细胞每个碳70分子由70个碳原子构成则碳70的化学式为 ______.
21.
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回答:
(1)3个铜原子______;
(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最小微粒______;
(3)人体血红素中亚铁离子______;
(4)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______。
22.
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意义:
个汞原子 ______;
个二氧化氮分子 ______;
个钙离子 ______;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 ______.
23.
用化学方法可制取纯净的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应用中和反应原理制取氯化钠固体。

(1)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
(2)如图,往该烧杯中继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为紫色,再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充分混合,过滤后得到无色滤液。
①加入活性炭的目的是
②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用pH试纸测(2)中滤液的酸碱度,其操作方法: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 ,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4)若测得滤液pH为8,继续往滤液滴加稍过量的盐酸,目的是 ;蒸发该滤液以除去过量的盐酸,该操作利用的盐酸的性质是 ,继续蒸发滤液得到固体的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4.实验题(共2题)

24.
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以上_____(从A—E中选择)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___。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若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_。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欲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5.
可用带柄V形玻璃管完成以下实验:

(1)如图1所示,往A处注入H2O2溶液,在B处下方加热使硫粉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C处后排放的目的是 ,写出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图2所示,A处盛浓氨水,B处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另取一相同V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用品),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