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课后查阅资料后,小丽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问题:

(1)分析上图,氯酸钾熔点_____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分解温度;
(2)分析上图,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
(3)分析下图,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_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丽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
①步骤Ⅰ中检查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②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
③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加热后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
④小丽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丽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问题:

(1)分析上图,氯酸钾熔点_____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分解温度;
(2)分析上图,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
(3)分析下图,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_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丽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 | 检查气密性。 | 方法:_____。 |
Ⅱ |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 不填 |
Ⅲ |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木条较长时间才能复燃。 |
Ⅳ |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加热后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 |
请回答:
①步骤Ⅰ中检查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②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
③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加热后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
④小丽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丽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2.综合题- (共1题)
2.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装置图:

(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甲中仪器①名称是______。如果用乙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该将导管a与____(填序号)导管连接。如果用乙装置检验二氧化碳,需要在集气瓶中装入部分__________溶液,将二氧化碳从_________(填序号)导管通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__。
(2)用软塑料瓶丙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倒入图中所示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后会观察到_________;取出瓶中部分液体装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液体变成________色。
(3)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根据图丁中的现象,可以推测气球中的气体不可能是________。
(4)图戊中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
(5)实验室如用甲装置制取48gO2,则需要H2O2多少克?(计算题,写出详细过程)______________

(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甲中仪器①名称是______。如果用乙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该将导管a与____(填序号)导管连接。如果用乙装置检验二氧化碳,需要在集气瓶中装入部分__________溶液,将二氧化碳从_________(填序号)导管通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__。
(2)用软塑料瓶丙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倒入图中所示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后会观察到_________;取出瓶中部分液体装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液体变成________色。
(3)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根据图丁中的现象,可以推测气球中的气体不可能是________。
A.空气 | B.氧气 | C.氢气 | D.丙烷(CH) |
(5)实验室如用甲装置制取48gO2,则需要H2O2多少克?(计算题,写出详细过程)_________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3.
如图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中物质A和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相互转化关系如图:
(1)写出物质C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物质C转化成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A在生活中的用途有:_____ (写一点即可)。
(1)写出物质C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物质C转化成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A在生活中的用途有:_____ (写一点即可)。

4.简答题- (共1题)
4.
如图为铁的冶炼和铁制品循环再利用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

(1)上述“①”、“②”、“③”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_____ (填序号),写出一个工业炼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主要作用是燃烧提高炉温和_____。
(3)废旧金属“循环再利用”的意义是_____ (写一点即可)。

(1)上述“①”、“②”、“③”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_____ (填序号),写出一个工业炼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主要作用是燃烧提高炉温和_____。
(3)废旧金属“循环再利用”的意义是_____ (写一点即可)。
5.单选题- (共14题)
6.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
2H2↑+O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③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④水是由氧气单质和氢气单质组成
⑤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没变 ⑥反应前后氧原子的质子数不变
⑦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微粒数目之比是2:1 ⑧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①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③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④水是由氧气单质和氢气单质组成
⑤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没变 ⑥反应前后氧原子的质子数不变
⑦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微粒数目之比是2:1 ⑧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A.①④⑤⑦⑧ | B.②④⑤⑥⑦ | C.①③④⑥⑧ | D.②⑤⑥⑦⑧ |
7.
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Cu2O.称取28.8g仅含Cu、O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采用如图装置实验 (夹持装置省略),通入CO足量,反应完全后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8.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2O和CO2 |
B.先CO通一段时间,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
C.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确定该固体中Cu和O元素质量比为9:1 |
D.若缺少装置C,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高 |
8.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表示硫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
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
D.每个甲分子含有3个原子 |
9.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
A.CO和CO2的化学性质相似 |
B.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
C.CO和C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
D.初中实验室制取O2和CO2可以使用相同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
10.
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将浓氨水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就观察到ba段纱布条变成红色。以下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

图1 图2
A.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
B.图2中bc段纱布也会慢慢变红 |
C.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
D.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纱布就不会变红 |
13.
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稀盐酸可以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
C.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 |
15.
2018年3月22日是第26届“世界水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再生水的循环使用是城市节水的主要措施之一,“再生水”是城市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水质标准的中水(中水是指介于自来水和污水之间的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 B.过滤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
C.“再生水”可能是纯净物 | D.节约用水是每位公民的责任 |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
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合理开发环保洁净能源 | B.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 |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 D.全面关停所有化工企业 |
17.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 )
A.城市交通推行共享单车 |
B.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
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
18.
如图所示,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再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温度计在实验中经常使用,图中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 |
B.实验时,冷凝管应适当倾斜,其进、出水方向是:b进a出 |
C.实验时,冷凝管应该用铁架台夹持固定 |
D.石棉网作用是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碎瓷片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
6.填空题- (共2题)
19.
(1)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①写出化学式的名称并标出加点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
SO3:名称_,化合价__________
名称______,化合价__________
②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钻石:____________ 干冰:__________ 碳酸氢钠:___________ 磁铁矿:________
(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①写出化学式的名称并标出加点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
SO3:名称_,化合价__________

②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钻石:____________ 干冰:__________ 碳酸氢钠:___________ 磁铁矿: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