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158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2

1.计算题(共1题)

1.
用镁和硫酸镁固体混合物测定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先称取10g固体混合物,放入一干净的烧杯中,然后取100g某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平均分五次加入其中,充分反应,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0.12
m
0.36
0.4
n
 
(1)上表中m=__________、n=___________
(2)请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____。

2.推断题(共1题)

2.
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2SO4、Na2CO3、CaCl2、KCl、CuSO4、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CaCl2、BaCl2、KCl三种溶液均呈中性)

(1)依据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________
(2)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甲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请写出该中和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甲同学:“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二:乙同学:“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丙同学:___________ 

甲、丙两位同学经过讨论后觉得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两位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______(填“>”、“=”或“<”)7
猜想一不成立
 
②请设计另一个实验(与甲同学方案不同)方案,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
_______
猜想三成立
 

4.单选题(共10题)

4.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特别节目,以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之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下列诗句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
工业烟气脱硫是将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除去,采用“双碱法”脱硫的工业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程中有二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B.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aOH溶液
C.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D.NaOH溶液喷成雾状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充分吸收SO2
6.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也不变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7.
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其中,表示钠原子,表示氯原子,表示氧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A由四个原子构成
B.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A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图中的A和D都属于氧化物
8.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酸碱中和
C.检验CO2是否集满D.过滤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涤纶、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②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水扑灭
③KNO3是复合肥料
④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是银,是因为铜的导电性比银好
⑤生铁、硬铝、焊锡、水银都属于金属材料
⑥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⑦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于物理变化
⑧电解水时加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⑨CO、CO2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①③⑤⑥⑧B.②④⑥⑦⑨C.③⑤⑥⑦⑨D.①②④⑦⑧
10.
向 AgNO3、Cu(NO32、Mg(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可能有 Fe(NO32、Mg(NO32和 Cu(NO32
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C.与原溶液相比,滤液的质量可能增大
D.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白色沉淀出现
11.
如图所示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B.向稀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水稀释
C.一定压强下,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D.t℃时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生石灰
12.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MnO2和KCl混合物中,提纯MnO2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氯化铁溶液中的硫酸铁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C
检验废水中是否含有SO42-
滴加BaCl2溶液
D
检验NaOH溶液中是否含有Na2 CO3
滴入少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A.AB.BC.CD.D
13.
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某些工业废水处理后可循环使用,以节约水资源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C.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
D.禁止秸秆就地焚烧,提倡用秸秆代替煤作燃料进行火力发电

5.填空题(共3题)

14.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冰水混合物 ②液氧  ③氯酸钾 ④纯碱 ⑤硫酸铵 ⑥火碱 ⑦过氧化氢
15.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______℃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10g甲物质(不含结晶水)配成t4℃时的饱和溶液,甲需水的质量为_________g。
(3)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  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填编号)。
(4)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三种溶液仍然为饱和溶液
B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C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D甲、乙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相等,丙无晶体析出
16.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请回答:
(1)生活中关闭煤气阀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
(2)现在广泛使用的清洁燃料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燃烧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中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B.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D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立即开灯检查。

6.实验题(共1题)

17.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此装置需稍改进的原因是_________,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实验室要制取CO2,某同学取一定浓度盐酸与石灰石在一个密闭性良好的装置里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浑浊,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反应可控制才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的条件、药品用量、改进装置等途径来达到控制反应的目的.常温下块状电石(CaC 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实验室制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装置序号).

(4)二氧化硫气体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实验室制取SO2气体时需进行尾气处理,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编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