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
(2)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实验时,酒精灯加铁丝网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时是先移开酒精灯还是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移出?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的同学立即用止水夹夹住橡胶导管,结果橡皮塞冲出,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4)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分,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对固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Ⅱ: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Ⅲ:除铜外,还含碳; 猜想Ⅳ:除铜外,还含有______。
【查阅资料】,木炭和铜均不与稀硫酸反应,溶液呈蓝色。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见下图:

【问题与讨论】
①步骤①研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步骤②中将A于B分离的操作方法叫_________。
②结合步骤③的实验现象,如果液体A显蓝色,则猜想_____________成立。
③有同学认为图中步骤④实验没有必要做,你认为是否有必要?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

(1)同时挤压滴管B和C,控制相同液体量于球形容器中。
① 写出I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有关上述对比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
A.MnO2加快反应速率 B.半分钟内球形III中产生气体少
C.反应过程中球形II比球形III内反应剧烈 D.MnO2一定分解产生气体
(2) 微热燃烧器,蜡烛b、c燃烧,蜡烛a不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关于燃烧器中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字母)。
A.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探究可然物燃烧需要氧气
C.说明红磷与白磷是同素异形体 D.可以比较白磷、红磷着火点的高低
(3)挤压滴管A,将足量稀盐酸滴于球形I中,球形I中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蜡烛c熄灭,然后蜡烛b也熄灭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蜡烛熄灭后,将玻璃尖嘴管对着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内,烧杯内壁变模糊,此现象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此反应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证明蜡烛一定含有碳元素。
(5)充分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碳和磷,消耗氧气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0题)
A.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
B.两个反应都能看到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
C.两个反应中氧化铜都发生了氧化反应 |
D.两个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
A.H2O | B.NaOH | C.HClO | D.HClO3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跟原镁带的质量相等 |
B.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取出,溶液质量减小 |
C.ag纯碱溶液和bg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a+b)g |
D.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2、CO和SO2,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硫、氧元素 |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
B.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 |
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
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 |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 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 | 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
A安全常识 | B生活中的物质 |
H2、CH4都是可燃气体﹣﹣点燃前须检验纯度 炒菜油锅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 签字笔芯的塑料管材﹣﹣属有机合成材料 矿泉水煮沸,蒸汽冷凝后﹣﹣得到的水为软水 |
C化学常识 | D元素与人体健康 |
一大化学发明﹣﹣将水转变为汽油 一则广告用语﹣﹣本产品不含任何化学元素 | 缺铁﹣﹣易引起贫血 喝牛奶﹣﹣有利于补钙 |
A.A ![]() | B.B ![]() | C.C ![]() | D.D |
A.离子都带有电荷,所以带有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所以生成其一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A. 冰毒分子由碳、氢、氮三种元素构成 B. 冰毒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5
C. 冰毒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冰毒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1
A.等于10% | B.大于10% | C.小于10% | D.不能确定 |
4.选择题- (共3题)
补充句子
①李白是描写瀑布的高手,留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在《蜀道难》一诗中,用瀑布表现蜀道之险的句子是:{#blank#}1{#/blank#} ,{#blank#}2{#/blank#}。
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是李白表现楼之高的句子,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同样手法表现蜀山之高的句子是:{#blank#}3{#/blank#} ,{#blank#}4{#/blank#}。
③杜甫的《望岳》,用光线的变化表现泰山之高的一联是:{#blank#}5{#/blank#} ,{#blank#}6{#/blank#}。
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用典故表达暮年返乡,恍如隔世之感:{#blank#}7{#/blank#},{#blank#}8{#/blank#}。
⑤《论语》关于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blank#}9{#/blank#} ,{#blank#}10{#/blank#}。
⑥《论语》与“疾风知劲草”异曲同工的一句话是:{#blank#}11{#/blank#} ,{#blank#}12{#/blank#}。
⑦《陈情表》感情真挚,以情动人。表达李密接到诏书后心情复杂、进退两难情感的句子是:{#blank#}13{#/blank#},{#blank#}14{#/blank#},{#blank#}15{#/blank#},{#blank#}16{#/blank#} ,{#blank#}17{#/blank#} ,{#blank#}18{#/blank#}。
⑧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有一句诗包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常常被用来表达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blank#}19{#/blank#} ,{#blank#}20{#/blank#}。
补充句子
①李白是描写瀑布的高手,留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在《蜀道难》一诗中,用瀑布表现蜀道之险的句子是:{#blank#}1{#/blank#} ,{#blank#}2{#/blank#}。
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是李白表现楼之高的句子,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同样手法表现蜀山之高的句子是:{#blank#}3{#/blank#} ,{#blank#}4{#/blank#}。
③杜甫的《望岳》,用光线的变化表现泰山之高的一联是:{#blank#}5{#/blank#} ,{#blank#}6{#/blank#}。
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用典故表达暮年返乡,恍如隔世之感:{#blank#}7{#/blank#},{#blank#}8{#/blank#}。
⑤《论语》关于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blank#}9{#/blank#} ,{#blank#}10{#/blank#}。
⑥《论语》与“疾风知劲草”异曲同工的一句话是:{#blank#}11{#/blank#} ,{#blank#}12{#/blank#}。
⑦《陈情表》感情真挚,以情动人。表达李密接到诏书后心情复杂、进退两难情感的句子是:{#blank#}13{#/blank#},{#blank#}14{#/blank#},{#blank#}15{#/blank#},{#blank#}16{#/blank#} ,{#blank#}17{#/blank#} ,{#blank#}18{#/blank#}。
⑧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有一句诗包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常常被用来表达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blank#}19{#/blank#} ,{#blank#}20{#/blank#}。
5.填空题- (共3题)

(1)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2)在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 ;
(2)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 ,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3)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生活中可采用的方法是 ;
(4)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 (写出一点即可)。

6.实验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