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094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4/7

1.简答题(共1题)

1.
下图是A、B、C、D四位同学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

A、B、C、D四位同学都分别进行了正确的操作、称量和观察.
(1)A同学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
(2)B同学的实验结束后天平指针向_____(填“左”“右”)偏.请你帮助B同学改进他的装置,写出具体的改进方法(不能换盐酸与碳酸钠)_____.
(3)C同学认为他的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质量守恒的原因?_____.
(4)D同学称取镁条的质量为10g,实验结束后称取石棉网上的氧化镁质量也为10g,D同学认为由此可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成立,你认为D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_____.

2.计算题(共1题)

2.
清凉甘甜的汽水中常含柠檬酸,已知柠檬酸的化学式为C6H8O7,请回答:
(1)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
(2)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
(3)19.2g柠檬酸含氢元素_____g.

3.推断题(共1题)

3.
加热暗紫色的固体A得到固体B和C,同时产生无色气体D.把金属E缠绕在火柴梗上,然后在酒精灯上点燃火柴,等火柴快要燃尽时迅速伸入盛有气体D的集气瓶中,其中瓶底事先放了少量液体F,观察到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G,将固体C加入到另一种白色固体H中,混合加热也能得到D.把黑色固体C加入到一种无色液体I中,能在常温下迅速产生大量的气体D,在上述两个反应前后,C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
(1)判断下列物质(写出化学式)F_____;G_____;
(2)粉末B在H、I生成D的反应中起_____作用,H和I生成D的反应都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金属E在气体D中燃烧的时候,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少量液体F,起什么作用_____。

4.科学探究题(共1题)

4.
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一些因素的相关数据(常温通常指20℃;“浓度”指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温度/℃
 二氧化锰用量/g
 氧气体积/ml
 反应所需时间/s

5
12
20
0.2
125
11

30
12
20
0.2
125
2

30
12
40
/
125
148

30
12
90
/
125
82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_____有关;
(2)通过对比实验_____和_____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
(3)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_____.

5.单选题(共8题)

5.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产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高粱酿造食醋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烧制陶瓷D.焚烧垃圾发电
6.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完成的
B.活性炭可以吸附黄泥水中的泥沙
C.通过过滤操作可以把硝酸钾从它的水溶液中分离出来
D.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中,通过蒸馏操作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7.
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 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8.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2O:2个氧分子
B.H2O: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C.:正二价的钙元素
D.Mg2+: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9.
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288B.核内有115个质子
C.是非金属元素D.核内有 173 个中子
10.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11.
化学革命是发生在十八世纪末英国和法国的一场深刻的化学学科的变革。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见图)。

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都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两个实验中,曲颈甑内汞的表面都变为黑色
C.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加热后质量增加,该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D.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
12.
“超临界水”(H2O)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A.B.C.D.

6.填空题(共4题)

13.
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表达化学信息。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铝离子_____;
(2)5个硫酸根离子_____;
(3)氖气_____;
(4)保持冰、水混合物化学性质的粒子_____;
(5)由Fe3+和OH构成的氢氧化铁_____;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14.
如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金属铁是由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如图为:

①当a=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15.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收集了一瓶浑浊的黄河水,模拟自来水厂进行水的净化过程,其实验过程如图一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①操作1的名称是_____。
②操作2是吸附。主要除去液体C中一些异味和色素,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_。
③操作3是消毒杀菌。该过程一般利用液氯汽化后的氯气(C1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HC1)和次氯酸(HC1O),图二表示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填化学式),物质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④操作4检验净化后的黄河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时,可向水样中加入少量_____,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为_____。
(2)用如图三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测定水的组成,关闭活塞并接通电源,开始实验一段时间后,A管液面处于10mL时,B管和中间漏斗内液面变化情况是_____。

A B管液面处于10mL,漏斗内液面下降 B B管液面处于5mL,漏斗内液面上升
C B管液面处于20mL,漏斗内液面不变 D B管液面处于20mL,漏斗内液面上升
16.
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安全,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_____。
A 用50mL的量筒,量取47.25mL水
B 实验室中的药品经确认无毒无害的,可以品尝一下以感受其味道
C 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必须垫石棉网
D 加热制取氧气完成后,应马上清洗试管
E 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一有气泡冒出马上收集,以免造成浪费
F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7.实验题(共1题)

17.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写一种即可),取用KMnO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_____。
(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_____处。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_____,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4)实验室用装置E制取CO2时,如用注射器C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_____。收集装置选用_____ (填编号);原因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