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碳酸钙是钙片的主要原料.右图是某钙片说明书上的部分内容.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该钙片说明书上有关碳酸钙含量标注是否属实,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出4片片剂,研碎后放入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同时测量6分钟(min)内生成CO2质量,测量数据如下表:(假定钙片中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请回答:

(1)上表中M的数值是_____.
(2)根据计算判断该钙片说明书上有关碳酸钙含量标注是否属实_____.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6 |
生成CO2的质量/g | 1.0 | 1.8 | 2.0 | 2.2 | M | 2.2 |
请回答:

(1)上表中M的数值是_____.
(2)根据计算判断该钙片说明书上有关碳酸钙含量标注是否属实_____.
2.
媒体近日报道:市面上部分方便面遭到塑化剂污染,长期接触塑化剂(DMP)可对人体的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损害.塑化剂(DMP)的化学式为C10H10O4.求:
(1)DM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DMP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DMP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_____克DMP中含有60g碳元素?
(1)DM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DMP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DMP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_____克DMP中含有60g碳元素?
2.简答题- (共1题)
3.
下列是两个探究实验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甲是探究分子运动的示意图,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的现象是_____;烧杯B的作用是_____.
(2)乙的实验目的是_____;由实验乙得到的结论是_____.

(1)甲是探究分子运动的示意图,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的现象是_____;烧杯B的作用是_____.
(2)乙的实验目的是_____;由实验乙得到的结论是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4.
下列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F都是黑色固体,Y、G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物质,B是红色固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A、D、G常温下都是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X和E的化学式:X_____;E_____. A、D、G三种气体中,固态时常用作制冷剂的是(写化学式)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②_____.
(3)在实验室进行反应③的操作时,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气体G,然后再加热,其目的是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X和E的化学式:X_____;E_____. A、D、G三种气体中,固态时常用作制冷剂的是(写化学式)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②_____.
(3)在实验室进行反应③的操作时,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气体G,然后再加热,其目的是_____.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5.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时,通过查阅资料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刺激人体呼吸道,吸入过量可引起中毒性肺炎.于是他们对装置甲进行了改进,如装置乙所示,a、b试管口均为胶塞.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
(1)装置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同学们按装置乙进行实验.请你版主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反思与评价)
(3)装置乙与装置甲比较,其优点是_____.
(4)有同学指出装置乙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装置丙,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
(拓展与迁移)
(5)实验室的化学药品不慎起火,常将沙土铺撒在燃烧的药品上,其作用是_____.
(6)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_____.

(实验操作)
(1)装置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同学们按装置乙进行实验.请你版主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观察到的现象 | 解释 |
a试管中白磷_____ 热水中白磷_____ | 热水中白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
b试管中红磷_____ | B试管中红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
(反思与评价)
(3)装置乙与装置甲比较,其优点是_____.
(4)有同学指出装置乙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装置丙,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
(拓展与迁移)
(5)实验室的化学药品不慎起火,常将沙土铺撒在燃烧的药品上,其作用是_____.
(6)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_____.
5.单选题- (共12题)
10.
下列做法可以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在火炉旁放一盆水,防止煤气中毒 |
B.向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
C.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用木炭代替红磷 |
D.实验室制CO2时,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和石灰石(大理石)反应 |
12.
小兰家中收藏一件清末的铝制佛像,至今仍保存十分完好。其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
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
C.铝不易被氧化 |
D.铝在空气中会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起到保护作用 |
17.
“纸火锅”(如图)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
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
6.选择题- (共1题)
7.填空题- (共5题)
19.
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高氯酸铵(化学式为NH4ClO4)是常用的火箭燃料.火箭发射时高氯酸铵发生下列反应:
2NH4ClO4
N2↑+Cl2↑+2O2↑+4X.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价;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价.
(2)X的化学式是_____.
2NH4ClO4

(1)NH4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价;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价.
(2)X的化学式是_____.
20.
现有下列三种物质,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内容.
物质 | 化学方程式 | 简述 |
水 | ________ | 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酒精 | C2H5OH+3O2![]() | 用途:________ |
二氧化锰 | ________ |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解反应 |
21.
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地记录、表达、交流有关信息.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1)3个钾原子_____;
(2)n个镁原子_____;
(3)石灰水的主要成分:_____;
(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地壳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__.
(1)3个钾原子_____;
(2)n个镁原子_____;
(3)石灰水的主要成分:_____;
(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地壳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__.
22.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12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__;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X的值=_____.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填字母)

(1)12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__;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 |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 C.中子数不同. |
23.
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R(可能是银、镁、铁中的一种)的混合粉末。欲确定R的成分,请你一起完成:
(1)请将银、镁、铁三种金属的元素符号填写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应位置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R不可能是_____。
(3)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再进行_____(填写一种实验操作方法),得到溶液和铜。然后往溶液中加入洁净的锌片,锌片表面有金属析出,则R是_____。
(4)写出金属R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选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
(1)请将银、镁、铁三种金属的元素符号填写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应位置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R不可能是_____。
(3)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再进行_____(填写一种实验操作方法),得到溶液和铜。然后往溶液中加入洁净的锌片,锌片表面有金属析出,则R是_____。
(4)写出金属R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选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
8.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