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有关氧气探究实验:
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CuO(氧化铜)能否起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Ⅰ.CuO不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Ⅱ.CuO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实验探究)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
(2)能证明CuO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实验步骤是_____;
(3)证明CuO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需通过步骤⑦说明_____;
(4)小组同学通过互联网得知,CuSO4溶液也能显著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CuSO4溶液主要含有三种粒子(H2O、Cu2+、SO42-),稀硫酸中含有三种粒子(H2O、H+、SO42-),为了进一步探究CuSO4,溶液中哪种粒子能起催化作用,小组同学作了以下分析和设计。
①小组同学认为最不可能的是H2O,他们的理由是_____;
②要说明另外的两种粒子是否起到催化作用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完成探究活动。
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CuO(氧化铜)能否起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Ⅰ.CuO不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Ⅱ.CuO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实验探究)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
步骤③现象 | 步骤⑥结果 | 步骤⑦ | 结论 |
_____ | _____ | _____ | 猜想I不成立; 猜想Ⅱ成立。 |
(2)能证明CuO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实验步骤是_____;
(3)证明CuO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需通过步骤⑦说明_____;
(4)小组同学通过互联网得知,CuSO4溶液也能显著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CuSO4溶液主要含有三种粒子(H2O、Cu2+、SO42-),稀硫酸中含有三种粒子(H2O、H+、SO42-),为了进一步探究CuSO4,溶液中哪种粒子能起催化作用,小组同学作了以下分析和设计。
①小组同学认为最不可能的是H2O,他们的理由是_____;
②要说明另外的两种粒子是否起到催化作用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完成探究活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稀硫酸 | 溶液几乎没有气泡放出 | 实验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_ 。 |
b.另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硫酸铜溶液 | 溶液中有大量气泡放出 |
2.推断题- (共1题)
2.
一种无色液体A和一种黑色固体B混合能得到另一种无色液体C和无色气体D,A、C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相同,E能够在D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1)A的俗名_____,F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A与B混合得到C与D的文字表达式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A.回答下列问题: |
(2)写出A与B混合得到C与D的文字表达式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3.计算题- (共1题)
3.
今年的6月18日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即“端午节”,该节日在我国民间有一些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已知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其药用价值非常高。回答下列问题:
(1)黄酮素组成中含_____种元素,它属于___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黄酮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22.2g黄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与________g二氧化碳中所含的碳元素质量相当。
(1)黄酮素组成中含_____种元素,它属于___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黄酮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22.2g黄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与________g二氧化碳中所含的碳元素质量相当。
4.单选题- (共20题)
6.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红光 |
B.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 |
C.电解水实验中,连接电源正极的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D.点燃氢气,有少量黑烟产生,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 |
8.
科学家近日发现了一种冰的新固态,这是迄今所知道的密度最小的冰。这种新形态被称为“冰XVI”,有着像笼子一样的结构。下列关于“冰XVI”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性质与普通水完全相同 |
B.它是一种纯净物 |
C.构成物质的粒子与普通水不同 |
D.“冰XVI”中水分子不再运动 |
9.
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氧化为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化合反应 |
B.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发生变化 |
C.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
D.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
10.
碳酸氢铵是白色固体,稍微受热就能快速分解NH4HCO3
NH3↑+H2O+CO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碳酸氢铵属于混合物 |
B.碳酸氢铵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
C.加热碳酸氢铵时,白色固体会逐渐消失 |
D.碳酸氢铵是白色固体是指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 |
13.
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
C.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
D.水和过氧化氢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
14.
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
D.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形成原子 |
16.
下列对几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CH4)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
B.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
C.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
D.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
17.
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如图是某种品牌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钙片为纯净物 |
B.碳酸钙是氧化物 |
C.碳酸钙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物质 |
D.如按用量服用,则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0.5克 |
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
B.氧气(O2)与臭氧(O3)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两种单质 |
C.Cu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一种单质 |
D.水通电产生氢气与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
19.
下列关于氧气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
B.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时都发光放热 |
C.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必需要用酒精灯加热 |
D.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一定到产生连续性气泡时再收集 |
21.
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就会出现事故或者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在点燃氢气之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
B.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加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捂试管,后将导管伸入水中 |
D.排水法收集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气管 |
22.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是因为两者不反应 |
B.干冰能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
C.二氧化碳能作温室肥料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D.二氧化碳水溶液显酸性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5.填空题- (共3题)
24.
用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氢原子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
(4)已知氮元素的一种化合价为+5价,写出其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
(1)两个氢原子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
(4)已知氮元素的一种化合价为+5价,写出其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
25.
用如图所示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化合”或“分解”)。
(2)已知白磷、红磷等物质燃烧需要的最低含氧量如下:

白磷和红磷相比,使用白磷能使结果更准确,其原因是_____。
(实验拓展)某学习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3)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还一定有氮气,其理由是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探究,我们可以知道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用的药品,应符合的条件是_____。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化合”或“分解”)。
(2)已知白磷、红磷等物质燃烧需要的最低含氧量如下:

可燃物名称 | 红磷 | 白磷 |
最低含氧量% | 8.0 | 4.0 |
白磷和红磷相比,使用白磷能使结果更准确,其原因是_____。
(实验拓展)某学习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3)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还一定有氮气,其理由是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探究,我们可以知道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用的药品,应符合的条件是_____。
26.
18世纪末,人们就开始了对水的组成的研究。

①卡文迪许把“易燃空气”(氢气)和纯氧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
②基于卡文迪许实验,可得出的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_____;
(2)小林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进行该操作时用到铁架台、玻璃棒、烧杯、_____等仪器。
②进行操作②时,常在自制净水器中加入_____,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③小林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没有泡沫,说明液体D是_____水,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

①卡文迪许把“易燃空气”(氢气)和纯氧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
②基于卡文迪许实验,可得出的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_____;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
①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进行该操作时用到铁架台、玻璃棒、烧杯、_____等仪器。
②进行操作②时,常在自制净水器中加入_____,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③小林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没有泡沫,说明液体D是_____水,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