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某金属冶炼厂的工业废渣中含有泥沙和某些单质,其中单质含有铜、锌和少部分硫.现欲回收铜和锌,并对硫进行处理,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在废气 A 中,一定含有的有害气体是_______(填化学式),如果该气体泄漏到大气中会导致的后果是造成______________
(2)操作①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溶液 D 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3)写出加入过量稀硫酸后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其中之一即可)______________

(1)在废气 A 中,一定含有的有害气体是_______(填化学式),如果该气体泄漏到大气中会导致的后果是造成______________
(2)操作①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溶液 D 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3)写出加入过量稀硫酸后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其中之一即可)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在化学实验室,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一瓶没有密封好的 NaOH 已经结块。于是对其成分进行科学探究,请你一起完成探究的过程。

Ⅰ固体的成分分析
(提出问题)结块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的原因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BaCl2 溶液 pH=7。
(实验探究)从瓶中取出一定量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再将溶液分三等份分别装入A、B、C 三支试管,进行如上图所示实验。
甲同学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结块固体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分析)
(1)根据甲同学的实验结论可知,三支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为:A 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试管出现大量气泡,C 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C 试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请你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填入下列表格中。
Ⅱ 固体中各成分含量
为确定该固体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小芳同学称取 2 g 样品,利用 A 为 Y 形管、B为量气管、C 为水准管作为主要反应容器,进行了如图(I)所示实验。

(1)在量气管内水面上加一薄层油,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使样品与稀硫酸反应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芳同学读出量气管中的气体体积为 22.4ml(已知该温度压强下,CO2的密度为 1.965 g/L),请你计算出样品中 Na2CO3 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小明同学设计如图(Ⅱ)装置,分别测定反应前、反应后仪器以及仪器内物质的总质量,进行有关计算,实验操作中没有失误,多次测量的结果均偏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Ⅰ固体的成分分析
(提出问题)结块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的原因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BaCl2 溶液 pH=7。
(实验探究)从瓶中取出一定量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再将溶液分三等份分别装入A、B、C 三支试管,进行如上图所示实验。
甲同学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结块固体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分析)
(1)根据甲同学的实验结论可知,三支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为:A 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试管出现大量气泡,C 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C 试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请你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填入下列表格中。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结块固体于试管(或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 固体为碳酸钠和 氢氧化钠 |
Ⅱ 固体中各成分含量
为确定该固体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小芳同学称取 2 g 样品,利用 A 为 Y 形管、B为量气管、C 为水准管作为主要反应容器,进行了如图(I)所示实验。

(1)在量气管内水面上加一薄层油,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使样品与稀硫酸反应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芳同学读出量气管中的气体体积为 22.4ml(已知该温度压强下,CO2的密度为 1.965 g/L),请你计算出样品中 Na2CO3 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小明同学设计如图(Ⅱ)装置,分别测定反应前、反应后仪器以及仪器内物质的总质量,进行有关计算,实验操作中没有失误,多次测量的结果均偏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综合题- (共1题)
3.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②__________。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可以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取用KMnO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_____________处。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①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K1,可观察到B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C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待蜡烛熄灭后,铁片上的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推论是_____________。
③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观察到E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②__________。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可以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取用KMnO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_____________处。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①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K1,可观察到B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C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待蜡烛熄灭后,铁片上的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推论是_____________。
③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观察到E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答题- (共1题)
4.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1)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___________②调节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③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小苏打__________ ④不同的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由于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__
(2)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从1999年开始发行,一元币为钢芯镀镍(Ni),伍角币为铜锌合金,一角币为镁铝合金。
①铸造以上硬币用到的材料都是_______(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 (填序号)。
A.金属的导电性 B.金属的耐腐蚀性 C.金属的硬度
②以上硬币中涉及到Fe、Cu、Al、Ni(镍),已知镍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Ni+H2SO4═H2↑+NiSO4 Fe+NiCl2═Ni+FeCl2
这两个反应都属于___________反应 (填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1)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___________②调节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③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小苏打__________ ④不同的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由于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__
(2)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从1999年开始发行,一元币为钢芯镀镍(Ni),伍角币为铜锌合金,一角币为镁铝合金。
①铸造以上硬币用到的材料都是_______(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 (填序号)。
A.金属的导电性 B.金属的耐腐蚀性 C.金属的硬度
②以上硬币中涉及到Fe、Cu、Al、Ni(镍),已知镍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Ni+H2SO4═H2↑+NiSO4 Fe+NiCl2═Ni+FeCl2
这两个反应都属于___________反应 (填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5.单选题- (共13题)
5.
如下图所示:若关闭Ⅱ阀打开I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I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①浓H2SO4(有强吸水性) ②浓NaOH溶液(能大量吸收CO2) ③饱和NaCl溶液


A.只有① |
B.只有② |
C.①② |
D.①②③ |
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将肥皂水滴到 pH 试纸上,试纸由黄色变为红色 |
B.铜片投入到稀硫酸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D.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有白烟 |
10.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B.t1℃时,将 25g 丙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得到饱和溶液 |
C.将 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 4%需加入 150g 水 |
D.分别将 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则所得到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
11.
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①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②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性质一定也相同③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④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称量氯化钠固体时,砝码下面没放纸会使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低⑤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可以用酚酞溶液⑥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13.
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A物质50g;在6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B物质100g,则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为( )
A.无法比较 | B.A=B | C.A<B | D.A>B |
14.
有关 NaOH 和 Ca(OH)2 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白色固体 ②都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③溶液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④都能和酸发生中和反应 ⑤溶液中通入 CO2都变浑浊.⑥溶液都能导电
①都是白色固体 ②都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③溶液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④都能和酸发生中和反应 ⑤溶液中通入 CO2都变浑浊.⑥溶液都能导电
A.①②③⑥ | B.①③④⑤⑥ | C.①③④⑥ | D.①②③④⑤⑥ |
15.
马铃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 C、磷、钙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钙元素可以预防佝偻病 | B.钙、磷都属于微量元素 |
C.维生素 C 可以预防坏血病 | D.蛋白质、淀粉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16.
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
B.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氯化钠固体还是混合物 |
C.蒸发操作结束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 |
D.当蒸发皿中的溶液全部蒸干时停止加热 |
17.
201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 |
B.社会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
C.积极开展绿化国土行动 |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
6.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