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分析: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由实验_____________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已知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中,催化效果最好的是二氧化锰,则实验②的分解温度 370(填“>”、“=”或“<”)。
(反思)
(1)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 不变;
(2)已知氯酸钾的熔点为356℃,结合上表数据,你认为加热氯酸钾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制氧气最适宜的装置是 (填字母)

(3)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分析: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 实验药品 | 分解温度(℃) |
① | 氯酸钾 | 580 |
② |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 | 未测 |
③ |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l:1) | 370 |
④ | 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1) | 390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由实验_____________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已知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中,催化效果最好的是二氧化锰,则实验②的分解温度 370(填“>”、“=”或“<”)。
(反思)
(1)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 不变;
(2)已知氯酸钾的熔点为356℃,结合上表数据,你认为加热氯酸钾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制氧气最适宜的装置是 (填字母)

(3)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2.简答题- (共2题)
2.
实验室的一些错误操作会引发一些不良后果,写出下列引发不良后果的不当操作
(1)加热高锰酸钾制O2时,水槽中水变红________
(2)倾倒液体后,标签受腐蚀________
(3)排水法收集氧气后,接下来的不正确操作使试管炸裂________
(4)所量得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________
(1)加热高锰酸钾制O2时,水槽中水变红________
(2)倾倒液体后,标签受腐蚀________
(3)排水法收集氧气后,接下来的不正确操作使试管炸裂________
(4)所量得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___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4.
A、B、C、D、E、F、G、H都是第一、二单元里见过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E、F常温下为液体,B为能支持燃烧的无色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__;E____________;Q__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__;E____________;Q__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6题)
5.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考方法,以下四个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
B.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所以初中阶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是分子 |
D.分解反应生成了多种物质,因此只要生成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就应该是分解反应 |
7.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食物的腐败、金属的生锈都是氧化反应 |
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 |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也是地球上产生二氧化碳的原因之一 |
D.干燥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分数约为: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
10.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比较活泼的气体是氮气
②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是因为它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③ 空气中的氧气用于炼钢,因为它具有可燃性
④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熔点不同将它们分离
⑤出现雾霾天气是因为空气中增加了污染物SO2、CO、可吸入颗粒物的缘故
⑥排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量会造成温室效应,但它不是空气污染物
①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比较活泼的气体是氮气
②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是因为它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③ 空气中的氧气用于炼钢,因为它具有可燃性
④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熔点不同将它们分离
⑤出现雾霾天气是因为空气中增加了污染物SO2、CO、可吸入颗粒物的缘故
⑥排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量会造成温室效应,但它不是空气污染物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②④⑤ | C.⑤⑥ | D.只有⑥ |
12.
下列有关空气的各种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用作燃料 |
C.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不包括二氧化碳 |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1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红光,放出大量热 |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
14.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B.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
C.先将导管放在集气瓶中,后点燃酒精灯收集氧气 |
D.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
16.
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2NaOH+SO2═Na2SO3+H2O
①关闭K,打开甲的胶塞,点燃硫粉后迅速塞紧胶塞.
②冷却至常温,将胶头滴管中的足量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使反应充分.
③打开K,观察乙中的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关闭K,打开甲的胶塞,点燃硫粉后迅速塞紧胶塞.
②冷却至常温,将胶头滴管中的足量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使反应充分.
③打开K,观察乙中的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硫燃烧呈淡蓝色火焰 |
B.②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 |
C.③中,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 |
D.甲装置中硫粉换做碳粉,则乙中长导管口可能冒出气泡很少 |
20.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 ![]() | ![]() | ![]() |
实验目的 | 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 CO2 含量高低 | 探究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 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的性质 | 探究影响分子运动快慢因素 |
A. A B. B C. C D. D
5.填空题- (共6题)
21.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1)纯净物与______属于并列关系;化学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_____关系。
(2)已知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请列举一个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 例子____(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1)纯净物与______属于并列关系;化学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_____关系。
(2)已知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请列举一个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 例子____(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23.
有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 ②液氧 ③铜片 ④洁净的空气⑤五氧化二磷 ⑥高锰酸钾分解的固体剩余物⑦矿泉水⑧稀有气体⑨臭氧⑩食盐水。用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
(2)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
(1)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
(2)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
25.
下图为实验室用某方法制取氧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A物质属于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
(3)由图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__。

(1)A物质属于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
(3)由图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__。
6.实验题- (共2题)
2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已知:在空气中,温度超过40℃,白磷(化学符号为P)就可以自燃,即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如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1)请写出白磷与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2)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____;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mL。
(3)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_____(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4)该装置和我们书中的实验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有_____。
已知:在空气中,温度超过40℃,白磷(化学符号为P)就可以自燃,即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如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1)请写出白磷与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2)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____;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mL。
(3)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_____(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4)该装置和我们书中的实验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有_____。
28.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所需的一些装置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小明同学想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他选择了C装置,你帮他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装置标号,下同),写出该方法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3)小华同学要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她也选用了C装置,她需要对该装置进行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为了防止集气瓶底炸裂,实验前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写出该实验变化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反应制取不易溶于水的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
(6)常温下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2NO+O2==2NO2)。为了收集纯净的NO 气体,利用如图所示仪器Ⅰ、Ⅱ,用胶管将_____ (填导管口字母)与c相连组成收集装置.收集时,应先在Ⅰ中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小明同学想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他选择了C装置,你帮他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装置标号,下同),写出该方法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3)小华同学要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她也选用了C装置,她需要对该装置进行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为了防止集气瓶底炸裂,实验前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写出该实验变化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反应制取不易溶于水的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
(6)常温下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2NO+O2==2NO2)。为了收集纯净的NO 气体,利用如图所示仪器Ⅰ、Ⅱ,用胶管将_____ (填导管口字母)与c相连组成收集装置.收集时,应先在Ⅰ中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