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087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8

1.流程题(共1题)

1.
小明同学称取纯碱(Na2CO3)样品(假设只含NaCl杂质)11.0g放入烧杯中,按如下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1)操作一是______
(2)滤液Y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填写化学式)。
(3)证明C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填写字母序号),然后观察现象判断。
A 静置悬浊液X,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氯化钙溶液
B 取少量滤液Y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4)通过以上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结合图1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系列实验。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宇母的仪器的名称: b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制得的氧气用来做如图2所示的实验,发现H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_____,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 填 “①”或“②“)端进入;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将装置B和装置D用胶皮管连接,并在装置D中盛放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试剂。
(4)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__

3.简答题(共1题)

3.
南通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请按要求填空。
(1)海洋为我们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食材。海带富含的_______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脚肿大。
(2)今年5月我国在海域可燃冰开采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CO2等气体,可燃冰属于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若甲烷大量泄露到大气中,会导致________,使全球气候变暖。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利用如图装置得到淡水的方法与实验室通过________(填操作名称)净化水的方法原理相同。

(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
A.分子个数B.分子质量C.分子间隔D.分子种类
(5)海水碳储存,可以缓解空气中CO2过多的问题,但海水的pH也在逐渐减小,同时软体生物贝壳也在逐渐软化、变薄缩小。

①根据海水pH变化趋势判断:2000年时海水呈______性。②“海洋酸化”的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③软体生物贝壳软化、变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单选题(共8题)

4.
继黄金、白金之后,钯金(Pd)首饰在市场上悄然兴起。为了获得钯金,取17.7%的PdCl2溶液100克,加入10.0克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得到钯金和铁的氯化物(X),反应原理为aFe+bPdCl2=cPd+dx.经分析所得钯金的质量为10.6克,未反应的铁粉质量为4.4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PdCl2质量为17.7克B.化学方程式中a和c的比为1:2
C.X为FeCl2D.生成X的质量为12.7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常把pH<7的降水称为酸雨
B.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离子
C.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D.氯化铵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施用
6.
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7.
将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Al 3Cu+Al2O3.充分反应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剩余,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能够说明氧化铜有剩余的实验现象是(  )
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产生
②加入稀硫酸后,溶液显蓝色
③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产生
④加入稀硫酸后,容器中有红色不溶物质
⑤在加稀硫酸后的溶液中,插入铁片,铁片表面有红色不溶物质析出。
A.只有①B.只有②C.③④D.②⑤
8.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一氧化碳从氧化铁中还原出铁,所以冶炼金属一定要用一氧化碳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所以隔絶氧气和水一定可以防止铁生锈
D.化学反应通常有能量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
9.
用浓硫酸、水、锌粒等制取氢气并检验氢气的纯度,下列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B.稀释浓硫酸
C.制取氢气D.检验氢气纯度
10.
下列实验方案中错误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KCl固体中的K2CO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B
鉴别NH4Cl和KCl两种白色固体肥料
加入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C
除去N2中的O2
缓缓通过灼热铜丝网
D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通入足量NaOH溶液
 
A.AB.BC.CD.D
11.
下列说法:①二氧化硫和臭氧都是空气污染物;②洁净的空气和水都是纯净物;③因为水体有自净能力,所以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④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途径之一;⑤烧碱和熟石灰的溶液都显碱性;⑥复合肥中一定要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⑦如果将化合物按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两大类划分,则葡萄糖和尿素应属于有机化合物。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⑤⑦B.①②④⑥C.④⑤⑦D.①②⑤⑥

5.多选题(共1题)

12.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B. 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
C. 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 T2℃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6.填空题(共2题)

13.
下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D表示某元素原子,则m=___,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 电子。
(2)B原子在第_______ 周期
(3)在A、C形成的化合物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4)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a.在甲、丙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
b.A、B、C、D对应的物质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c.画出比一个C分子多两个质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
14.
某实验小组利用废硫酸液制备K2SO4

(1)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
(2)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O2和______(填写化学式)。
(3)反应Ⅲ中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你认为反应Ⅲ在常温下能实现的原因是__。
物质
KCl
K2SO4
NH4Cl
M
溶解度/g(25℃)
34.0
11.1
37.2
19.5
 
(4)不用水而用饱和K2SO4溶液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的目的是______;为检验此晶体是否洗涤干净,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______(选填序号,下同),振荡、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观察现象即可判断。
a  AgNO3溶液  b 过量的BaCl2溶液  c 过量的Ba(NO32溶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8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