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一中分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082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4/9

1.计算题(共1题)

1.
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2.综合题(共1题)

2.
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下列水的相关问题。
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图1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图2为蒸馏装置,海水分别经图2与图1装置单独处理后,所得水质成分的区别是______
检验由图1所获得的水是否为硬水,常用的试剂是______
图3为简易水电解器,电解水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______能。
通电一段时间后,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可用______检验A管中的气体。
、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______。若A管中收集2L的气体,则B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约为______L
如图为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的微观过程:

水的分解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
结合实验现象和微观的模型变化过程请写出化学式表达式______;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图2和图3中的发生变化的本质不同是______;
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取决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的化学式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说明水是化合物的实验事实:______
写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水和过氧化氢含有相同的元素,但是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
地球表面约有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总  量却不足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请你说出一条节约用水行为______。

3.推断题(共1题)

3.
A~H是初中常见的8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E___,G____,H__.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①B→F_,②C→B__,③B→G__.

4.科学探究题(共1题)

4.
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资料1: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资料2: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资料3:实验室制备氨气的方法:浓氨水滴入生石灰中;
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加热。
探究一:气体制备

若采用资料3中方法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可选用图1中______装置填序号,检验试管中已集满氨气的方法是______。
探究二:氨气测定
实验室常用稀硫酸来吸收氨气,生成硫酸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
用上述原理和图2实验装置测定某公厕中氨气含量平均值。

经过较长时间不间断的测定共吸取的空气,最后称得Ⅰ装置增重了备注增重的质量是氨气的质量。该公厕空气属于人体感受______填序号 程度。某同学认为测得结果与自身感受不相符,请你分析产生这一误差的可能原因:______。

5.单选题(共13题)

5.
原子量是相对原子质量的简称,使用起来比原子的实际质量更加方便,在铟、锑、锌等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院士是  
A.拉瓦锡B.张青莲
C.乔布斯D.侯德榜
6.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水的天然循环--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分子
7.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B.酒精燃烧C.铁丝弯曲D.西瓜榨汁
8.
如图所示,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
9.
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
10.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试管的容积为5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25mL处。容器内红磷足量。用酒精灯加热装置中的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装置中活塞最终停留的接近刻度是  
A.20 mL处B.15 mL处C.10 mL处D.5 mL处
11.
a和b为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已知a为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A.B.
C.D.
12.
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种物质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做润滑剂D.这四种物质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3.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B.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C.缺碘会导致人的甲状腺肿大
D.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越多越好
14.
下列混合物能用溶解、过滤分开的是  
A.食盐和泥沙B.食盐和糖C.大米和沙子D.酒精和水
15.
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变黑D.实验4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
16.
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几个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
A.用烧杯量得91.0mL蒸馏水
B.用托盘天平称得3.36g锌
C.用托盘天平称得11.7g食盐
D.用量筒量得5.20mL盐酸
17.
小花喝完饮料,看着易拉罐,它是铝制还是铁制的呢?在讨论时,小婷说可能是铁制的,小静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小静同学的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与假设B.设计实验C.操作实验D.得出结论

6.选择题(共2题)

18.将镁、铝的混合物共0.2mol,溶于200mL 4mol•L1的盐酸溶液中,然后再滴加2mol•L1的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9.如图,AF是△ABC的高,AD是△ABC的角平分线,∠B=36°,∠C=76°,求∠DAF的度数.

7.填空题(共2题)

20.
如图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图D表示原子则______;它的化学性质______  填稳定或不稳定
微粒B在反应中______得或失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______
图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填序号
、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序号
21.
用化学用语表示或写出含义:
(1)铁元素______;
(2)2个碳原子______;
(3)钠离子______;
(4)2Mg2+前面数字“2”的含义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6)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_;
(7)氦气______;
(8)人们常说“高空缺氧”中的氧是______;

8.实验题(共2题)

2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
甲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代号,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他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请你帮她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写其中一个即可
乙同学在实验室想制取气体,她选用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其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______,反应的原理是______用化学符号表达式表示,可用______填代号装置收集
装置B和装置C都可以用于制取同种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
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结束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______,若最后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23.
用U型管完成的性质实验:将干燥的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纱布条每隔 用水湿润,然后将干湿相间的纱布条送入 U 型管里如图所示

实验1: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缓慢注入塑料漏斗里,潮湿的石蕊纱布条按照 的方向逐渐变红,而且AB段变红的速率比CD段变红的速率快。潮湿的石蕊纱布条会变红的原因是______ 用化学式表达式表示;AB段变红的速率比CD段变红的速率更快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2:等到湿润的纱布条全部变红后,将其从U型管里取出,用电吹风对着纱布条吹热风,红色很快褪去并恢复为紫色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式表达式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