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拼搏联盟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081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9

1.计算题(共1题)

1.
工业上用电解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2NaOH+H2↑+Cl2↑,现取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87.3g进行电解,当NaCl完全反应时,生成0.2g的氢气。
(1)当NaCl完全反应时,生成Cl2的质量为_________g。
(2)当NaCl完全反应时,所得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假设气体全部逸出)

2.流程题(共1题)

2.
铜狮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
(1)“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己略去):已知:
2Cu+2H2SO4+O22CuSO4+2H2O

(2)①过程Ⅱ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
②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A~E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3.单选题(共8题)

3.
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B.铁片生锈C.酒精挥发D.胆矾研碎
4.
如图所示,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

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22:3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2:1
5.
某些化学概念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下列有关概念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B.化合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C.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属于交叉关系D.燃烧与氧化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6.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D.配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有少量溅出对溶质质量分数有影响
7.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除去硫酸锌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
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锌粉,过滤
B、检验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深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
C、除去氯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钾
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D、鉴别纯铝和硬铝
将两者互相刻画,比较硬度
 
A.AB.BC.CD.D
8.
如图所示的4个实验,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C.甲试管的铁钉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
D.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
9.
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的溶液和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
B.c点时,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ZnCl2
D.e点时,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
10.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煤、石油、天然气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够溶解油污
D.合金不属于合成材料

4.填空题(共2题)

11.
(1)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_____构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它们的微粒中都有氧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硒(Se)和S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图中m=____,硒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__。
12.
甲、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

(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t1℃时,乙固体的溶解度为:________。
(3)25g乙物质完全溶于100g水所需的最低温度是_____。
(4)t2℃100g乙饱和溶液,稀释成10%乙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
(5)根据图形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t1℃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 将t1℃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t2℃,若从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固体,蒸发较多水的是甲饱和溶液
D 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固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5.实验题(共1题)

13.
氨气易溶于水,易与浓硫酸反应,不与碱石灰(干燥剂)反应。氨气还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同时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N2+3Cu+3H2O,某化学小组为验证氨气的组成,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已知:该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65.60g、132.47g,实验中所用试剂均足量。

I.打开K1,关闭K2,通入氨气一段时间后,关闭K1,打开K2。(注:K1接个气球)
Ⅱ.点燃酒精灯加热,待黑色固体部分变为红色后,停止加热。
Ⅲ.继续通氨气至玻璃管冷却。
Ⅳ.记录量气管读数为VmL。
V.称量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65.36g、132.74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制取氨气,则发生装置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步骤Ⅳ读数时,应注意视线________。
(3)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通入氨气的作用各不相同。步骤I是________________;步骤Ⅱ是还原氧化铜;步骤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该实验数据列计算式,证明氨气中不含氧元素。相关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用题目数据表示,不需要计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