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2.计算题- (共1题)
2.
某同学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相关数据如下:
请计算:
(1)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为_____。
(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 充分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 |
过氧化氢溶液 | 二氧化锰 |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质量 |
68.0 | 0.1 | 66.5 |
请计算:
(1)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为_____。
(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3.流程题- (共1题)
3.
小明同学取酸性锌锰干电池中的黑色糊状填充物进行探究,其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黑色糊状填充物由炭黑、二氧化锰、氯化锌和氯化铵组成。

(1)操作I中溶解和过滤都要用到的两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
(2)已知ZnCl2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相对较小。那么通过操作Ⅱ所得到固体N是______(填化学式);
(3)欲从固体M中得到较纯的MnO2,操作Ⅲ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______。
(查阅资料)黑色糊状填充物由炭黑、二氧化锰、氯化锌和氯化铵组成。

(1)操作I中溶解和过滤都要用到的两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
(2)已知ZnCl2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相对较小。那么通过操作Ⅱ所得到固体N是______(填化学式);
(3)欲从固体M中得到较纯的MnO2,操作Ⅲ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______。
4.推断题- (共1题)
4.
现有Cu、CuO、Cu(OH)2、CuCl2、Fe、H2O、Ca(OH)2、BaCl2、HCl、HNO3十种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青竹湖化学学习小组利用以上十种物质之间存在的关系,设计了以下两个有趣的问题,请你帮忙解决:
(1)若用“青竹湖湘一”这五个字分别代表上述十种物质中的五种,且它们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同时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为:“青-竹-湖-湘-一”(说明:连“—”的两种物质,表示它们相互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则:“湖”字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若用“青竹湖湘一中考耀星城”这十个字分别代表上述十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为:“青→竹→湖→湘→一→中→考→耀→星→城”(说明,连“→”的两种物质,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请写出“中→考”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1)若用“青竹湖湘一”这五个字分别代表上述十种物质中的五种,且它们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同时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为:“青-竹-湖-湘-一”(说明:连“—”的两种物质,表示它们相互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则:“湖”字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若用“青竹湖湘一中考耀星城”这十个字分别代表上述十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为:“青→竹→湖→湘→一→中→考→耀→星→城”(说明,连“→”的两种物质,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请写出“中→考”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5.科学探究题- (共1题)
5.
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通常用于吸收CO2及干燥气体。某学校小组在实验室取了一定量的已经使用过的碱石灰样品,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该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CaO、________(填化学式)、CaCO3、NaOH和Na₂CO3。
(设计方案)(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的该碱石灰样品,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白色沉淀出现,甲同学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你认为甲同学的结论是否严谨?
理由是: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进一步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过程如下:
(实验结论)你认为通过以上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探究,是否可以确定该碱石灰样品的组成成分?若能,请写出其组成;若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丙同学进一步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称量B装置的质量变化来测定一定量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所生成的CO2的质量(气密性良好,每步均完全反应,操作无误)。若丙同学最终测得的CO2质量比实际值小,你认为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提出猜想)该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CaO、________(填化学式)、CaCO3、NaOH和Na₂CO3。
(设计方案)(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的该碱石灰样品,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白色沉淀出现,甲同学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你认为甲同学的结论是否严谨?
理由是: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进一步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从甲同学的烧杯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______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样品中一定有Na₂CO3。 |
②将操作①所得到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明显现象 | 滤液中不含有:____。 |
(实验结论)你认为通过以上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探究,是否可以确定该碱石灰样品的组成成分?若能,请写出其组成;若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丙同学进一步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称量B装置的质量变化来测定一定量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所生成的CO2的质量(气密性良好,每步均完全反应,操作无误)。若丙同学最终测得的CO2质量比实际值小,你认为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6.单选题- (共13题)
8.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A.CuCl2 NaOH KNO3 | B.NaCl AgNO3 NaNO3 |
C.Na2CO3 HC1 Ca(OH)2 | D.CaC12 K2CO3 HC1 |
9.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氮气所占的体积分数约为78% |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
C.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
10.
下列事实不能证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的是( )
A.自然界中甲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以单质形式存在 |
B.甲能与稀盐酸反应而乙不能 |
C.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 |
D.在化合物中甲元素显+3价而乙元素显+2价 |
12.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饱和澄清石灰水升温,可以观察到浑浊现象 |
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
C.将10%的KH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
D.将高锰酸钾粉末与汽油混合,可以得到高锰酸钾的汽油溶液 |
1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在瓶口处会看到大量白烟 |
B.红磷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色固体 |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会产生蓝色沉淀 |
15.
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B.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
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H+ |
D.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
16.
化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青少年应禁止吸烟 |
B.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我们应该每天适量补充 |
C.缺铁导致贫血,缺钙导致佝偻病和骨质疏松,其中铁、钙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
D.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来鉴别羊毛和涤纶 |
17.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 待区分的物质 | 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 |
A | 硬水和软水 | 肥皂水 |
B | Na2SO4溶液和AgNO3溶液 | 分别取少量加盐酸,观察有无沉淀 |
C | 黄金和黄铜 | 观察颜色 |
D | 白醋和水 | 闻气味 |
A.A | B.B | C.C | D.D |
7.选择题- (共2题)
8.填空题- (共3题)
22.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
(2)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3)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此时,乙溶液为________溶液。(填“饱和”“不饱和”)

(1)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
(2)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3)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此时,乙溶液为________溶液。(填“饱和”“不饱和”)
23.
2019年长沙地铁建设进入新的里程碑:地铁3号线试运行、4号线载客试运营。
(1)地铁建设过程中广泛使用了以下几种材料,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
A 锰钢 B 塑料 C 大理石 D 铝合金
(2)地铁的开通,给人民的出行带来便利。作为文明的长沙市民我们应该做到“文明出行,安全出行”,下列物品中不宜携带乘坐地铁的是___________。
A 矿泉水 B 氢气球 C 臭豆腐 D 烟花
(1)地铁建设过程中广泛使用了以下几种材料,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
A 锰钢 B 塑料 C 大理石 D 铝合金
(2)地铁的开通,给人民的出行带来便利。作为文明的长沙市民我们应该做到“文明出行,安全出行”,下列物品中不宜携带乘坐地铁的是___________。
A 矿泉水 B 氢气球 C 臭豆腐 D 烟花
9.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