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课外小组为了测定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100g稀盐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求:
(1)第1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
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加入稀盐酸质量/g | 25 | 25 | 25 | 25 |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 35.2 | 58.4 | 82.6 | 107.6 |
求:
(1)第1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
2.
钠摄入过量或钾摄入不足都是导致高血压的风险因素.日常生活中选择食用低钠盐能实现减钠补钾.如图为某品牌低钠盐的标签,请你根据标签回答以下问题:

(1)氯化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2)人体每天摄入钠元素的质量不宜超过2.3g.如果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全部来自该品牌食盐,那么一个人每天摄入该品牌低钠盐的质量不宜超过多少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

(1)氯化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2)人体每天摄入钠元素的质量不宜超过2.3g.如果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全部来自该品牌食盐,那么一个人每天摄入该品牌低钠盐的质量不宜超过多少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3.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A、B、C、D、E、F六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标号1、2、3三个反应均为分解反应,4、5、6三个反应都为化合反应,且A、B、C是含有一种相同元素,D、E、F中含有另一种相同元素。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请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写出图A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上述关系图中C与F的反应方程式_____。
(3)写出上述关系图中标号4的反应方程式_____。

(1)写出图A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上述关系图中C与F的反应方程式_____。
(3)写出上述关系图中标号4的反应方程式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气体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的气体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氧化物是什么?
猜想:
(1)分析:上述猜想中,猜想_____明显错误,理由是:_____。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4,依据CO和CO2的性质,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2)观察到_____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生成。
(3)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_____;②E装置中出现_____的现象。
(4)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4成立。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问题讨论:①C装置的作用是_____。
②该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不足之处,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氧化物是什么?
猜想:
猜想1 | 猜想2 | 猜想3 | 猜想4 | …… |
只有CO | 只有CO2 | 只有SO2 | 含有CO和CO2 | …… |
(1)分析:上述猜想中,猜想_____明显错误,理由是:_____。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4,依据CO和CO2的性质,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2)观察到_____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生成。
(3)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_____;②E装置中出现_____的现象。
(4)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4成立。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问题讨论:①C装置的作用是_____。
②该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不足之处,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
4.简答题- (共1题)
5.
用洁净的铝丝、铜丝、稀盐酸、AgNO3溶液,来验证Al、Cu、Ag的活动性顺序。
(1)把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判断出Al和Cu的活动性强弱顺为____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
(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除(1)中实验外,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__。
(1)把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判断出Al和Cu的活动性强弱顺为____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
(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除(1)中实验外,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__。
5.单选题- (共7题)
7.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A. 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 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 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分数/% | 70 | 15 | 6.25 | 8.75 |
反应后质量分数/% | 35 | 7.5 | 48.75 | 8.75 |
A. 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 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 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9.
青蒿素(C15H22O5)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诺贝尔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中共含有42个原子 |
B.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5:22:5 |
C.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
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
10.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
D.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11.
为了区别CO2和CO两种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分别通入到澄清石灰水或紫色石蕊试液中 |
B.分别用燃着的木条试验 |
C.分别通入水中 |
D.用软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盖紧瓶塞,振荡 |
12.
下列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点燃烧掉 |
B | 检验CO | 将气体通往灼热的CuO中,若看到黑色粉末变红则说明是CO |
C |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 加入过量稀HCl溶液,过滤 |
D | 鉴别H2O2和H2O | 观察颜色,闻气味 |
A.A | B.B | C.C | D.D |
6.填空题- (共3题)
13.
从H、C、O、N、H、Mn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分子_____。
(2)含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_____。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
(4)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
(5)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_____。
(6)实验室最绿色环保的制氧气方法_____。
(1)2个氢分子_____。
(2)含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_____。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
(4)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
(5)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_____。
(6)实验室最绿色环保的制氧气方法_____。
14.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在农村常用井水作生活用水,加入_____可检验井水是否为硬水
(2)下列节水措施正确的是_____
A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滴灌 B用淘米水浇花 C使用节水龙头 D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
(3)自行车的支架刷有油漆用以防锈,是因为油漆可以使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_____隔绝.
(1)在农村常用井水作生活用水,加入_____可检验井水是否为硬水
(2)下列节水措施正确的是_____
A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滴灌 B用淘米水浇花 C使用节水龙头 D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
(3)自行车的支架刷有油漆用以防锈,是因为油漆可以使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_____隔绝.
15.
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
(2)为提高煤的利用率,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近年来,我市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
(2)为提高煤的利用率,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近年来,我市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