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060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3

1.科普阅读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而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很受人们的重视。
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如图所示方法制得。

臭氧处理饮用水。早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
臭氧做漂白剂。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因此,臭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麻、棉、纸张等。实践证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
臭氧用于医用消毒。与传统的消毒剂氯气相比,臭氧有许多优点,如表1所示。
表1 臭氧和氯气的消毒情况对比
 
消毒效果
消毒所需时间(0.2mg/L)
二次污染
投资成本
(900m3设备)
臭氧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芽孢等
<5min
臭氧很快转化为氧气,无二次污染,高效环保
约45万元
氯气
能杀灭除芽孢以外的大多数微生物,对病毒作用弱
>30min
刺激皮肤,有难闻气味,对人体有害,有二次污染、残留,用后需大量水冲洗
约3~4万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O2)和臭氧(O3)沸点比较低的是_____。
(2)臭氧处理饮用水时,利用了臭氧的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依据表1信息,为了快速杀灭病毒,应选择的消毒剂是_____。
(4)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强
B 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
C 臭氧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对人类有益无害
D 臭氧稳定性差,不利于储存,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

2.流程题(共3题)

2.
利用空气可以制取促进农作物生长的肥料。其生产流程如图:

(1)Ⅰ中单质甲的化学式_____。
(2)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Ⅲ中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
某化学兴趣小组提出可以用含铜废料制备无水硫酸铜。

甲同学根据已学知识,提出了制备硫酸铜方案:
(1)含铜废料在空气中灼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上述方案中加热搅拌的作用是_____,操作的名称是_____。
(3)要制备硫酸铜固体,需将硫酸铜溶液进行_____操作。
(4)若在硫酸铜溶液中插入铁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
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G为常见金属,E为红棕色固体;C、F都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气体,且C有毒;D、H都是无色气体单质;反应⑤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
(2)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④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写一点即可)。
(3)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⑤,其名称为_____。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若只用C和D两气体,按一定分子数之比通过化合反应得到相应产物,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CH2O B  C2H6O C  CH4O。

3.科学探究题(共2题)

5.
金属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者,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
(一)生活中的金属
(1)没有镁的存在,就不能形成叶绿素,也就没有光合作用,这里的镁是指_____。
A 单质   B 元素   C 原子
(2)家用热水瓶内胆上的银白色金属是_____,传统血压计中的金属_____
(3)硬铝、不锈钢是常见的金属材料。它们属于_____(选填“合金”或“纯金属”)。
(4)为了减少和避免雷电对高层建筑的危害,需安装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避雷装置,这主要是利用了金属材料的_____。(填序号)
A 密度大   B 导电性   C 导热性   D 熔点高
(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24.0g某种铁的氧化物粉末放入玻璃管中,充分反应后,得到黑色固体粉末。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充分反应后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44.0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8g


试管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30.0g
洗气瓶和瓶中物质
的总质量为32.1g
 
(交流讨论)
(1)实验时应先通CO气体,其作用是_____。
(2)该实验装置有一明显的不妥,你认为是_____。
(3)实验数据分析:应该选择_____ 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黑色粉末的成分,不选择另一组的理由是_____(答一点即可)。最终计算结果表明:铁的氧化物粉末粉化学式是_____。
(三)成分分析
(查阅资料)用CO还原Fe2O3炼铁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1:3Fe2O3+CO2Fe3O4+CO2
阶段2:Fe3O4+CO3FeO+CO2
阶段3:FeO+COFe+CO2
改进上述实验装置,并用温控加热装置代替酒精灯探究CO与一定量的氧化铁反应。加热时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控制在300℃﹣﹣500℃范围时,固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_____。
(2)图中H点对应的固体成分是_____
(3)图中M点对应a的质量=_____。
6.
同学们对一包放置在外面一段时间的“504双吸剂”固体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氧化铁会与盐酸反应,反应后溶液颜色呈黄色,方程式为Fe2O3 +6HCl═2FeCl3 +3H2O
(2).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的方程式为:Fe+2FeCl3═3FeCl2
(3).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氧化钙会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方程式为CaO+H2O═Ca(OH)2
(作出猜想)大家认为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CaO、Ca(OH)2、CaCO3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甲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
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溶物。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将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并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__
石灰水变浑浊的方程式_____
 
(实验质疑)通过甲同学的实验,猜想中物质不能确定有无的是_____、_____。

4.单选题(共17题)

7.
下列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稳定性B.助燃性C.延展性D.还原性
8.
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镁条在氧气中燃烧:Mg+O2 MgO2
B.湿法冶金:Fe+CuSO4═FeSO4+Cu
C.Fe和稀盐酸反应:2Fe+6HCl=2FeCl3+3H2
D.一氧化碳燃烧:CO+O2 CO2
9.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盐酸B.液氧C.石灰石D.钢
10.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AuB.氯化铁﹣FeCl2
C.三个氢原子﹣H3D.铝离子﹣Al3+
11.
以甲为原料合成化工产品丁的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为氧化物
B.转化①中乙和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转化①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丁中氢、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1
12.
下图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铁丝燃烧B.比较金属活动性
C.检验CO2D.蒸发
13.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硫元素的化合价:B.金属材料的熔点:
C.金属活动性顺序:D.铁元素质量分数:
14.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于火箭燃料
B.武德合金熔点低,可以做保险丝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水中异味
D.铝合金轻而硬,可用作高层建筑材料
15.
用足量的CO还原10.0g含杂质的氧化铁样品,将生成的气通入足量的Ca(OH)2溶液中,产生15g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际消耗的CO质量4.2克
B.反应生成CO2质量6.6克
C.样品中氧化铁含量为80%
D.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6%
16.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说明Cu不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元素
B.从b点到c点,溶液质量增大,则铜粉的质量一定减少
C.从c点到d点,溶液中除水外,只可能有一种物质
D.bc段发生的反应为2Cu+2H2SO4+O2 2CuSO4+2H2O
17.
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检验其纯度
B.用20mL量筒量取5.62mL水
C.给试管中药品加热,试管口都要略向下倾斜
D.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
18.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有大量黑色固体生成
B.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浑浊液
C.应用钢丝球及时擦去铝表面的绣
D.电解水时,相同时间内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小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B.某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O元素
C.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金属
20.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焚烧秸秆,减少农田垃圾
B.回收塑料,促进资源利用
C.炼铁厂区,严禁火种出现
D.禁用化肥,保护水利资源
21.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选 项
归 类
内 容
A
人体微量元素
钙、铁、碘
B
能和稀盐酸反应的金属
Mg Zn  Al  Cu
C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氢气、一氧化碳、碳
D
合金
生铁、青铜、氧化铁
 
A.AB.BC.CD.D
22.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 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 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23.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铜粉、铁粉
鉴别
取样,分别加稀硫酸,观察现象
B
CaCl2是否有CaCO3
检验
取样,滴加盐酸,冒气泡
C
MnO2、KCl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D
CO2中混有CO
除杂
点燃
 
A.AB.BC.CD.D

5.多选题(共3题)

24.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前质量/g
0
12
15
待测
 
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反应后Q的质量为10g
B.反应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3
C.反应后生成15gZ
D.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6
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一定不能形成原子
B.化合物含有多种元素,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CO2能灭火,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无色气体不一定是CO2
D.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各成分金属
26.
工业上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并制取石膏(主要成分为硫酸钙)的简易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灰石变成石灰石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粉碎和加水制成石灰石浆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提高SO2的吸收率
C.该流程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
D.吸收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是Ca(OH) 2  SO2   O2

6.填空题(共2题)

27.
用化学符号表示:
(1)1个汞原子_____;
(2)儿童缺少_____元素严重时会得侏儒症;
(3)2个亚铁离子_____;
(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
(5)3个氨气分子_____;
(6)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8.
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A 水;B 石灰石;C 酒精;D 金刚石;E 氢气;F 金属锌;G.二氧化碳;H 生铁
(1)实验室常用的燃料是_____;
(2)可用于工业炼铁的是_____;
(3)自然界最硬物质的是_____;
(4)可用于图书、档案灭火的是_____;
(5)常用作电池负极的是_____;
(6)密度最小的气体是_____。

7.实验题(共1题)

29.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装入药品前应先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b中应加入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如用E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____端通入(填“c”或“d”)。
(4)用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
(5)某研究小组为确定合适的金属制取氢气,拟用定量的方法测量A1和Zn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快慢,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实验中采用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片)。
①用铝和盐酸反应时观察到:刚开始时产生气体的速率比较慢,稍后明显加快,原因是铝的表面有保护层。写出铝形成保护层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实验时反思:实验前要除去金属表面的锈,你的方法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流程题:(3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17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