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六校联盟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058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4

1.计算题(共1题)

1.
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6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4g,将剩余固体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是10%的氯化钾溶液(假设溶液无损失).计算:
(1)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
(2)最后氯化钾溶液中水的质量________.

2.推断题(共1题)

2.
图中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推断出各物质后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_____,在③中,该物质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_____;
(2)转化过程②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
(3)转化过程④中发生的现象是___,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反应。

3.单选题(共8题)

3.
我们可以利用如下三种关系:
 
对某些知识进行归纳,以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下列归纳和总结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单质和化合物:交叉关系
B.氧化反应和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并列关系
C.缓慢氧化与化学变化:包含关系
D.燃烧和化合反应:包含关系
4.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纸张燃烧C.瓷碗破碎D.湿衣晒干
5.
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①温度升高,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变大了
②缉毒犬能发现毒贩,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③稀有气体能做保护气,是因为构成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④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他们组成元素相同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6.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B.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3:16
7.
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车用乙醇汽油是一种化合物
B.以石墨为原料制造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C.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可以大大降低水的硬度
D.目前空气中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臭氧等
8.
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
A.B.C.D.
9.
为除去样品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所选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
序号
样品成分
所选试剂
实验操作
A
CO2(CO)
氧气
点燃
B
FeCl2溶液(CuCl2)
铁粉
加过量的铁粉,充分搅拌后过滤
C
Fe(Cu)
稀盐酸
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D
KCl(MnO2)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10.
向AgNO3、Cu(NO3)2、Zn(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滤液中一定有Ag、Cu
②滤液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一定没有Fe、Zn
③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有AgNO3、Cu(NO3)2、Zn(NO3)2
④滤液中一定有Fe(NO3)2、Zn(NO3)2,可能有AgNO3、Cu(NO3)2
⑤滤液中一定有Fe(NO3)2、Zn(NO3)2,一定没有AgNO3,可能有Cu(NO3)2
⑥滤液的质量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相比减少了.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4.选择题(共3题)

11.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把黄帝和谁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始祖?(    )
12.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把黄帝和谁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始祖?(    )
13.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把黄帝和谁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始祖?(    )

5.填空题(共3题)

14.
某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元素的离子符号为Br﹣。

(1)图中x=_____,Br属于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如图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几种微粒是_____。(填序号)以下微粒中与溴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填序号)
15.
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演示实验。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1)打开A中的活塞,加入足量浓盐酸,关闭A中的活塞。小聪认为通过B中的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你认为他的看法_____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说明原因_____。
(2)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K2及E中的活塞,待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流入锥形瓶后,关闭E中的活塞、弹簧夹K2.C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上述实验过程中,C中玻璃管K1的作用是_____。
16.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
(2)t3℃时,甲、乙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
(3)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现要提纯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B t2℃时,向100g20%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质量分数为10%
C 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最多的是甲
D 升高丙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