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2.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比较:甲_____乙(填“>”“<”或“=”)。
②t1℃,将50 g水加入25 g甲物质中,充分搅拌,可得到___g 溶液。
③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_______方法。
④图中甲乙溶解度曲线交叉的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①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比较:甲_____乙(填“>”“<”或“=”)。
②t1℃,将50 g水加入25 g甲物质中,充分搅拌,可得到___g 溶液。
③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_______方法。
④图中甲乙溶解度曲线交叉的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3.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塑料制品虽然方便了生活,但大量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为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请你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
(2)我国区域性雾霾天气日益严重,容易引发呼吸系统、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为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请你提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
(3)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非常重要。你认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
(1)塑料制品虽然方便了生活,但大量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为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请你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
(2)我国区域性雾霾天气日益严重,容易引发呼吸系统、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为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请你提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
(3)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非常重要。你认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4.
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8题)
5.
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炼铁时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 + 3CO![]() |
B.镁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 |
C.铁放入盐酸中反应:2Fe + 6HCl== 2FeCl3 +3 H2↑ |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CO2↑+H2O |
6.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D.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
7.
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一密闭的容器内加入A、B、C、D四种物质各20g,充分反应后,测定其质量,得到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反应后质量(g) | 20 | 30 | 未知 | 14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B.容器内发生了化合反应 |
C.反应后容器内C的质量为16g |
D.其化学方程式为:2C+3D═5B |
10.
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D.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11.
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由6种碳元素、12种氢元素和6种氧元素组成 |
B.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
C.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 |
D.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6:1:8 |
13.
下列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 A B. B
鉴别物质 | 实验方法 |
A.过氧化氢和蒸馏水 | 分别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 |
B.镁和锌 | 分别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 |
C、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
D.活性炭和氧化铜 | 分别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
A. A B. B
A.C D. D |
1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
B.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 1 |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
D.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
17.
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滤渣中一定有Fe粉 | B.滤渣中一定有Cu粉 |
C.滤液中一定有Fe2+ | D.滤液中一定有Ag+、Cu 2+ |
18.
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金属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 )


A.向左偏 | B.向右偏 | C.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 D.先向右偏后向左偏 |
20.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B.温度大于t2℃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
C.当甲中混入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甲 |
D.t2℃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液降温到t1℃时,两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的分数一定相等 |
21.
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
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
C.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
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
4.选择题- (共6题)
5.多选题- (共1题)
29.
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分离、区分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都正确的( )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鉴别NH4NO3溶液和K2SO4溶液 | NaOH溶液或Ba(NO3)2溶液 |
B | 除去生石灰中含有杂质石灰石 | 水或稀盐酸 |
C | 从H2O2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MnO2 | 过滤或蒸发 |
D | 区分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稀硫酸 | 紫色石蕊或铁粉 |
A.A | B.B | C.C | D.D |
6.填空题- (共3题)
31.
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按照要求填空:
(1)小李去医院体检,医生说他有点贫血,你认为他应该适当补充_____元素。
(2)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3)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同时又可以杀菌清毒。
(4)家中的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它与空气中的______发生了化学反应。
(1)小李去医院体检,医生说他有点贫血,你认为他应该适当补充_____元素。
(2)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3)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同时又可以杀菌清毒。
(4)家中的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它与空气中的______发生了化学反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6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