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0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9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游弋   弛骋   形销骨立   李代桃僵
B.惊骇   腐蚀   鸠占雀巢   俯拾即是
C.灰烬   泥泞   不知所措   喜怒哀乐
D.濡养   矗立   羊肠小道   根深帝固
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
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的阿姨让座。
D.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
3.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敢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B.由于国际关系结构性矛盾加剧并引发新危机的挑战,使大国博弈加剧。
C.这场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
D.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和鉴别。

2.文言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B.醉翁之不在酒 意:情趣
C.宴之乐     酣:酣睡
D.不知太守之其乐 乐:以……为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临泉上者   太守与客来饮
B.作亭谁     水落而石出
C.山僧曰智仙也 望蔚然而深秀者
D.年又最高   若夫日出林霏开
【小题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野花散发出一股芳香而清幽的味道;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洁白,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
B.野花散发出一股芳香而清幽的味道;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洁白,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四个时辰的景象。
C.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四个时辰的景象。
D.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
【小题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醉翁亭记》第二段,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落”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化之美。
B.《醉翁亭记》包含了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消沉的表现。
D.《醉翁亭记》第二、三、四段每段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拷打羊皮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小题1】下列加点词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箧曵履行深山巨谷中B.至于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势竟上,互相轩邈D.命夸娥氏二子二山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2)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小题3】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雨中登泰山
李健吾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挡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悬崖崚嶒,石缝滴滴答答,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蹚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太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一片大水漫过一亩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上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让水磨平了。回到正路,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住了,人走了一身汗,巴不得把雨衣脱下来,凉快凉快。说巧也巧,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林,阴森森的,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像黄昏提前到了人间,汗不但下去,还觉得身子发冷,无怪乎人把这里叫作柏洞。我们抖擞精神,一气走过壶天阁,登上黄岘岭,发现沙石全是赤黄颜色,明白中溪的水为什么黄了。
我们没有看到日出的奇景。那要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得之乐:我们在雨中看到的瀑布,两天以后下山,已经不那样壮丽了。小瀑布不见,大瀑布变小了。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瀑,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原文有删改)
【小题1】文章前两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小题2】本文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景物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3】文章开头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
【小题4】文章是怎么描写“雨”的?写“雨”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7.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学家规 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老师给出了下面两句家规,同学们有的说A好,有的说B好,你会选择哪一句作为你家的家规?请说明理由。字数在80字以内。
A巧伪不如拙诚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图片链接)从下图你看出什么?谈谈你的感想。

(3)(补写对联)我国有很多家训是以对联的形式展现的。下面是大余湾村余氏家族的家训上联,请你尝试对出下联。
上联:勤俭能创千秋业
下联:

5.作文(共1题)

8.
一颗雄心,是高飞的翅膀;一颗爱心,是挡风的屏障。坚强的心能高过大山,纯洁的心能宽过海洋。感恩之心可以获取真情,宽容之心可以赢得尊敬,奉献之心可以温暖人间。一颗心,是一束光;万众一心能把整个世界照亮……

请以“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2)字数不少于600;(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