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化学活动小组围绕磷燃烧的化学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①表1实验记录
则上表1中的“现象(证据)”栏目应填___________(可多选)。
A. 产生白雾 B. 放出热量 C. 产生五氧化二磷 D. 瓶内水面上升约1/5
②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交流,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_(可多选)
A. 改用放大镜聚光引燃会更合理
B. 铁丝燃烧产生固体Fe304,用铁丝代替白磷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C. 白磷(过量)燃烧熄灭后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可看出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 白磷燃烧结束后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夹的原因是怕冷水进入集气瓶使集气瓶破裂
(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乙同学将装置1改装为装置2,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
②调节仪器,称量整个装置的初始质量
,将胶塞上的玻璃管在酒精灯上灼烧,迅速塞紧瓶塞,重新把装置进行称量,质量为
(不考虑气球带来的浮力)。实验结束之后,发现反应后质量减少(
),同学们分析原因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_(可多选)
A. 装置漏气 B. 白磷量不足 C. 气球破损 D. 没冷却到室温就称量
(3)燃烧条件的探究
丙同学用装置3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白磷的着火点为40℃)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记录
②实验分析:对比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Ⅰ”“Ⅱ”“Ⅲ”),可知可燃烧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4)探究活动(1)(2)(3)中共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①表1实验记录
实验目的 |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 |
实验装置 | 见装置1 |
现象(证据) | |
实验结论 |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
则上表1中的“现象(证据)”栏目应填___________(可多选)。
A. 产生白雾 B. 放出热量 C. 产生五氧化二磷 D. 瓶内水面上升约1/5
②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交流,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_(可多选)
A. 改用放大镜聚光引燃会更合理
B. 铁丝燃烧产生固体Fe304,用铁丝代替白磷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C. 白磷(过量)燃烧熄灭后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可看出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 白磷燃烧结束后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夹的原因是怕冷水进入集气瓶使集气瓶破裂
(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乙同学将装置1改装为装置2,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
②调节仪器,称量整个装置的初始质量



A. 装置漏气 B. 白磷量不足 C. 气球破损 D. 没冷却到室温就称量
(3)燃烧条件的探究
丙同学用装置3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白磷的着火点为40℃)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记录
实验序号 | Ⅰ | Ⅱ | Ⅲ |
实验操作 | 将白磷浸入40℃的热水 | 将白磷浸入40℃的热水,通入氧气 | 将白磷浸入冷水 中,通入氧气 |
实验现象 | 白磷不燃烧 | 白磷燃烧 | _______________ |
②实验分析:对比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Ⅰ”“Ⅱ”“Ⅲ”),可知可燃烧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4)探究活动(1)(2)(3)中共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答题- (共1题)
2.
金属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_____(填标号,下同)。
A 青花瓷瓶 B 橡胶充气艇 C 不锈钢锅
(2)生活中常用铁锅做炊具,利用了铁的_____性。
(3)铝比铁活泼,但铝比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写出生活中一条防锈的方法_____。(写一条即可)
(5)我国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中湿法炼铜原理为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_____(填标号,下同)。
A 青花瓷瓶 B 橡胶充气艇 C 不锈钢锅
(2)生活中常用铁锅做炊具,利用了铁的_____性。
(3)铝比铁活泼,但铝比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写出生活中一条防锈的方法_____。(写一条即可)
(5)我国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中湿法炼铜原理为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推断题- (共1题)
3.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与C都是由相同两种元素组成的液体,E为剧毒的气体,G是红棕色固体,反应⑤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F为金属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已省略),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E物质的名称是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属于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E物质的名称是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属于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单选题- (共13题)
5.
小敏同学的化学复习笔记本上有如下记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发生时不一定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
B.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C.图书资料灭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
D.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物中只要有气体生成就必须注明“↑”符号 |
6.
某种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的无毒成分。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 B.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1:7 |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 | D.物质丙由原子构成 |
7.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C.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负价,因此在化合物中凡是显正价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粒子,因此水电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
8.
可口的饭菜离不开油脂,在各种食用油脂中含有一种名为亚油酸(C18H32O2)的脂肪酸,缺乏亚油酸会使人体发育不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亚油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0
B. 亚油酸由18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C. 亚油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亚油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8:32:2
A. 亚油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0
B. 亚油酸由18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C. 亚油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亚油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8:32:2
9.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
B.纯铜在黄铜上刻划,黄铜上留下划痕 |
C.电解水时正、负电极两端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
D.铁放入稀硫酸中,铁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
10.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对应的是( )
A.氮气可用作保护气﹣﹣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
B.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
C.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热 |
D.金刚石可用作切割玻璃﹣﹣金刚石硬度大 |
11.
下列关于金属和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炉炼铁得到的产品是纯铁 |
B.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因为二者含碳量不同 |
C.合金中至少含两种金属 |
D.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成分金属的熔点高 |
12.
你经常做家庭小实验吗?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食盐水浸泡菜刀除去表面的锈斑 |
B.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真假黄金 |
C.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
D.用电池“锌皮”与食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反应制氢气 |
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将气体点燃 |
B.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加入足量稀盐酸后过滤,洗涤烘干 |
C.用肥皂水鉴别蒸馏水和硬水 |
D.用水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
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B.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
C.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
D.向路面上的积雪中撒些食盐,能加速冰雪融化 |
16.
下列对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错误的是( )
A、认识元素 | B、元素与人体健康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 人体缺铁﹣﹣易引起贫血 人体缺碘﹣﹣易造成甲状腺肿大 |
C、生活常识 | D、认识微粒 |
硬水软化﹣﹣过滤 洗涤剂洗去油污﹣﹣乳化 |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原子的微粒﹣﹣质子、电子、中子 |
A.A | B.B | C.C | D.D |
5.多选题- (共2题)
17.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四个实验并绘制了相关图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18.
以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的简要流程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流程图中生成物都是氧化物,生成过程必须防止泄漏产生污染 |
B.炉渣(Fe2O3)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 |
C.流程中SO2转化为SO3的化学方程式为SO2 + O2 ="=" SO3 |
D.将黄铁矿粉碎,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度 |
6.填空题- (共1题)
7.实验题- (共2题)
20.
某校学习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提出问题)
如何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03)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02的质量和体积。

(分析与表达)
(1)实验I中,将小烧杯中的所有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石灰石中CaC0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2)实验Ⅱ中,先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 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盐酸是分几次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记录与处理)
(3)已知实验I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十石灰石粉末)+m(小烧杯十稀盐酸)],要计算生成C0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
A.m(小烧杯) B.m(大烧杯) C.m(大烧杯十反应后剩余物)
(4)实验Ⅱ的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02的体积 mL。
(5)该学习小组的同学采集了一块石灰石样品,将其敲碎后,称出6g放入烧杯内(烧杯质量为20 g)。然后加入50 g稀盐酸(足量),充分反应后,再称量为73.8 g(连烧杯一起)。试回答:
①将石灰石样品敲碎的主要目的是 。
②该实验过程中,共产生CO2的质量 。
③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提出问题)
如何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03)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02的质量和体积。

(分析与表达)
(1)实验I中,将小烧杯中的所有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石灰石中CaC0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2)实验Ⅱ中,先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 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盐酸是分几次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记录与处理)
(3)已知实验I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十石灰石粉末)+m(小烧杯十稀盐酸)],要计算生成C0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
A.m(小烧杯) B.m(大烧杯) C.m(大烧杯十反应后剩余物)
(4)实验Ⅱ的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02的体积 mL。
(5)该学习小组的同学采集了一块石灰石样品,将其敲碎后,称出6g放入烧杯内(烧杯质量为20 g)。然后加入50 g稀盐酸(足量),充分反应后,再称量为73.8 g(连烧杯一起)。试回答:
①将石灰石样品敲碎的主要目的是 。
②该实验过程中,共产生CO2的质量 。
③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3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