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047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6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从1世纪起,铁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工业上可利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制得金属铁。

(1)如下图回答问题:
①加热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你认为B装置的优点是_____
(2)工业上可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冶炼难熔金属等,其原理是在高温下用铝将某些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在高温下铝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向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过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过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_____.
(4)现有一包黑色固体粉,可能含有炭粉、CuO、Fe3O4中的两种或者三种,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其成分。
I提出问题:该黑色固体粉末成分是什么?
II作出猜想:猜想一:混合固体是炭粉、CuO
猜想二:混合固体是炭粉、Fe3O4
猜想三:混合固体是_____(两种物质写不全不给分)
猜想四:混合固体是炭粉、CuO、Fe3O4
III查阅资料:Fe3O4为黑色粉末,能与盐酸反应,含有Fe3+的盐溶液遇到KSCN(硫氰化钾)溶液时变成红色,Fe(OH)2是一种白色沉淀。
IV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有部分固体溶解,过滤,得到滤液A,并对滤液A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一定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铁粉
无红色固体析出
该固体物质一定没有_____
步骤二:又取一定量的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KSCN(硫氰化钾)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滤液A中还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步骤三:再取一定量的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同时还有少量的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面变成红褐色
滤液A中还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V讨论交流:
①通过以上实验,猜想_____成立。
②写出Fe3O4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Fe3O4与盐酸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请大家推断Fe3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写两种价态才得分)。
VI拓展:请写出同种元素显不同化合价的一种盐_____(其它合理答案也得分)

2.计算题(共1题)

2.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并对反应后固体剩余物进行回收、利用,实验操作流程及数据记录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滤液可作化肥使用,你认为它属于_______肥。
(2)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g。
(3)计算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

3.流程题(共1题)

3.
保险粉(化学式为Na2S2O4)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Na2S2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在NaCl存在下,Na2S2O4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制备流程如图:

(1)反应Ⅰ的原理为:Zn+2SO2═ZnS2O4,该反应中将锌研磨成粉末的目的: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2)反应Ⅱ为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操作a得到的滤液有些浑浊,可能的原因_____.
(4)滤液中含有Na2S2O4,为使Na2S2O4结晶析出还需要加入少量NaOH的原因是_____,加入NaCl的原因是_____.
(5)氢氧化锌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两种氧化物,写出氢氧化锌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6)198gZn(OH)2理论上能得到Zn的质量为_____g.

4.单选题(共9题)

4.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
A.某无色气体混入空气后点燃爆炸,可证明该气体一定是H2
B.NH4NO3与熟石灰混合有氨气放出,说明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和施用
C.蜡烛能在氧气中燃烧而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燃烧,可说明所有燃烧需要氧气参加
D.某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5.
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B.《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6.
下列关于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收集装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关闭甲装置的活塞,往长颈漏斗里加水,若长颈漏斗中的水流不下来则气密性良好
B.乙装置不仅能用于收集二氧化碳,还能用于收集氢气、氧气
C.丙装置能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
D.若用丁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a管进
7.
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
B.用图2所示的装置加热蒸发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
C.用图3所示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D.在实验室中,用图4所示装置除去少量河水中的泥沙
8.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O、CO2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故它们的化学性质是相似的
B.检验CO2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说明气体为CO2
C.CO2与Na2CO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二氧化碳、甲烷、乙醇都含有碳元素,故它们都属于有机物
9.
如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7:1
B.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为+3价
C.③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①中反应为:2FeTiO3 +6C+6Cl2 2X+2TiCl4 +6CO,则X为FeCl3
10.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属于单质,是中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B.水的电解过程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6:1
C.蒸馏不是自来水厂净化的必要过程D.浓盐酸变稀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
11.
试管中分别盛装甲、乙的饱和溶液,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后,A试管中变浑浊,结合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试管中是甲溶液
B.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将t3℃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D.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合理开发环保洁净能源B.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D.全面关停所有化工企业

5.填空题(共2题)

13.
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更好的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1)已知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粒子A核内中子数为_____,
(2)A与E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3)D、E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4)如图为两种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上述反应中,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_____(填物质化学式);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
14.
“化学究竟是什么,化学就是你,化学究竟是什么,化学就是我,化学究竟为什么,化学为了你…”.一首神曲唱出了化学对人类的贡献.在日常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
(1)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_____。
(2)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起着载体的作用与含有的亚铁离子密切相关,写出亚铁离子的符号_____;
(3)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咸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亚硝酸钠由钠、氮、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亚硝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鉴别食盐和亚硝酸钠可用_____溶液。
(4)食品包装袋中经常用生石灰作干燥剂,写出生石灰干燥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让航天员再次访问“天宫一号”资源舱舱段使用了铝锂合金材料代替传统材料,铝锂合金属于_____材料(“金属”或“合成”或“复合”)。
(6)我国南海神狐海域首次成功试采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7)实验室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原因是在常温下,NaOH与玻璃塞中的SiO2缓慢地发生反应生成Na2SiO3和H2O.Na2SiO3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而无法使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