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 B C 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表示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物质相互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

(1)若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单质,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燃料,则B是_____(填化学式),写出A→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B是蓝色絮状沉淀,C的溶液为蓝色,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则A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硫酸,写出B→C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

(1)若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单质,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燃料,则B是_____(填化学式),写出A→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B是蓝色絮状沉淀,C的溶液为蓝色,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则A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硫酸,写出B→C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实验室用1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1)A点溶液的溶质_____。(填化学式)
(2)计算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1)A点溶液的溶质_____。(填化学式)
(2)计算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3.单选题- (共8题)
4.
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以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
2X+6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 | B.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D.NH3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 1:3 |
5.
化学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铜和氯化钠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巨大差异,原因是其中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
C.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
D.水结冰体积变大时,水分子由运动到静止且水分子体积变大 |
6.
为了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 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 显增多(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没有锌;
②甲图试管②中反应后的固体一定不含锌;
③甲图试管①中的溶液可能呈浅绿色;
④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质量一定小于 2m 克;
⑤该实验能证明锌、铜、铁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①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没有锌;
②甲图试管②中反应后的固体一定不含锌;
③甲图试管①中的溶液可能呈浅绿色;
④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质量一定小于 2m 克;
⑤该实验能证明锌、铜、铁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A.②③⑤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④⑤ |
7.
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 成另一种物质.甲、乙、丙三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
转化关系 | ![]() | ![]() | ![]() | ![]() | |
物质 | 甲 | H2SO4 | C | CaCO3 | FeCl2 |
乙 | H2 | CO | CO2 | Fe | |
丙 | H2O | CO2 | H2O | Fe2O3 |
A.A | B.B | C.C | D.D |
8.
已知铝在空气中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0s 时,溶液中溶质为 AlCl3、HCl | B.0~50s,发生稀盐酸与 Al 的反应 |
C.反应过程中没有热量放出 | D.100s~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不再生成气体 |
9.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 |
B.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C.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D.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
4.填空题- (共2题)
11.
图1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图1中钠的原子序数是_____,其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
(2)图2是钠与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图1中钠的原子序数是_____,其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
(2)图2是钠与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2.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溶液是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图3中曲线N表示的是_____(填“甲”或“乙”)的溶解度曲线;
(3)将30℃时M的饱和溶液120g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_g;
(4)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图2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
B 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
C 将图1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的固体
D 将图1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温度升高到30℃,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溶液是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图3中曲线N表示的是_____(填“甲”或“乙”)的溶解度曲线;
(3)将30℃时M的饱和溶液120g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_g;
(4)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图2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
B 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
C 将图1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的固体
D 将图1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温度升高到30℃,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5.实验题- (共1题)
13.
CO2可用于制备碳酸饮料,人饮后有清凉感。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定某品牌碳酸饮料中的CO2的含量。

实验步骤:
①将250mL瓶装碳酸饮料放在冰箱中冷冻至刚好结冰;
②将饮料从冰箱内取出,迅速加入质量分数为50%NaOH溶液5mL;倒转饮料瓶,轻轻震荡,完全反应,然后放置恢复至室温,待测定;
③称得装置D的质量为xg,按上图连接实验装置。将步骤②中待测液全部加入仪器②中,关闭开关a,打开仪器①的活塞,向仪器②中注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仪器①的活塞;
④打开开关a,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称量D装置质量为yg.
注:实验中各种溶液的密度都视为1g/mL.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
(1)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步骤①冷冻碳酸饮料的目的是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
(3)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计算此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为_____g/L.
(4)步骤④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
(5)若没有C装置,则测得CO2含量会_____.(填“偏大”或“偏小”“无法确定”)

实验步骤:
①将250mL瓶装碳酸饮料放在冰箱中冷冻至刚好结冰;
②将饮料从冰箱内取出,迅速加入质量分数为50%NaOH溶液5mL;倒转饮料瓶,轻轻震荡,完全反应,然后放置恢复至室温,待测定;
③称得装置D的质量为xg,按上图连接实验装置。将步骤②中待测液全部加入仪器②中,关闭开关a,打开仪器①的活塞,向仪器②中注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仪器①的活塞;
④打开开关a,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称量D装置质量为yg.
注:实验中各种溶液的密度都视为1g/mL.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
(1)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步骤①冷冻碳酸饮料的目的是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
(3)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计算此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为_____g/L.
(4)步骤④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
(5)若没有C装置,则测得CO2含量会_____.(填“偏大”或“偏小”“无法确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