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042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4

1.计算题(共1题)

1.
在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总和还多数倍。在一定条件下以二氧化碳和氨气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
⑴写出以上途径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物中还有水)_____,其中尿素属于_____ (钾肥、氮肥、磷肥或复合肥料),该反应可以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
⑵若按上述方法生产120万吨尿素,最多可固定二氧化碳多少万吨?_____(写出解题过程)

2.推断题(共1题)

2.
已知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反应关系已略去),其中E物质是人体内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A是红棕色粉末,D是理想的“绿色能源”,C与E、C与F反应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B、D的化学式:B_____,D_____;
(2)写出A与E发生反应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是_____;
(3)写出C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写出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A与D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属于_____;
(6)A~F六种物质中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种类是_____(单质、酸、碱、盐或氧化物)。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1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是否可行。
⑴能证明装置A“释放CO2”的现象是_____;
⑵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⑶上述反应结束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以证明是否“捕捉”到CO2
(猜想与假设)D中的固体可能为:I.只有氧化钙;Ⅱ.氧化钙和碳酸钙;Ⅲ.只有碳酸钙
(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少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Ⅲ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Ⅲ成立,其理由是_____。
②乙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_____。
③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Ⅱ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_____
_____
猜想Ⅱ成立
向滤渣中加入_____
_____
 
⑷通过以上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该设想的优点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 B 充分利用太阳能 C 释放出的CO2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4.单选题(共13题)

4.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油分馏B.蛋清遇浓硝酸变黄
C.光合作用D.葡萄酿酒
5.
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都是碳酸盐
B.有机化合物一定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C.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D.糖类是人类的主要供能物质,纤维素属于糖类,所以纤维素能给人体供给能量
6.
2018年1月14日,C919大型客机第二架机迎来了进入2018年后的第一次飞行。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锂合金质轻而坚硬
B.铝锂合金是复合材料
C.铝和锂原子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D.铝锂合金是金属材料
7.
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稳定B.是一种混合物C.具有导电性D.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8.
如图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干燥氨气B.检验二氧化碳
C.稀释浓硫酸D.测溶液pH
9.
以下各图像描述的实验现象与对应的实验操作不相符合的是
A.向稀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
B.室温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镁条
C.向一定量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
D.将20℃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10.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且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氢氧化钠B.浓盐酸C.浓硫酸D.石灰水
11.
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灰石既是一种建筑材料,也是工业炼铁的原料
B.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等
C.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份都是甲烷,都是可再生能源
D.化学电池随意丢弃,不会污染环境
12.
滴有酚酞的石灰水与足量的下列物质充分反应,酚酞仍显红色的是( )
A.稀硫酸B.盐酸C.硫酸铜溶液D.碳酸钠溶液
13.
化学学习让我们有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健康
B.认识物质俗名
①均衡营养,不挑食、不偏食
②不购买、不食用三无或过期产品
③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
①熟石灰﹣﹣氢氧化钙
②纯碱﹣﹣氢氧化钠
③干冰﹣﹣氧化碳(固体)
C.安全与自救
D.化学与资源
①在通风不畅的环境用煤取暖易导CO中毒
②身上着火后就地打滚是利用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
③火灾发生后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①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
②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
③塑料、合成纤谁和合成橡胶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A. A    B. B    C. C    D. D
14.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 )
A.尼龙绳子B.塑料水杯C.纯棉T裇D.有机玻璃尺
15.
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NH4HCO3固体(Na2CO3)
除杂
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
B
羊毛线和纯棉线
鉴别
取样,燃烧,闻气味
C
CaCO3和NaCl的混合物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
D
CO2中是否含有HCl气体
检验
通入硝酸银和稀硝酸的混和溶液中,观察现象
 
A.AB.BC.CD.D
16.
今年两会要求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是指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化学
B.“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C.秸秆回收利用,禁止露天焚烧,国家鼓励使用电动汽车。
D.“酸雨”是由大气中含有硫和氮的氧化物等导致的

5.多选题(共2题)

17.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是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奖.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18.
实验室中,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成功探究出了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溶液可以选择氯化钡溶液
B.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
C.D物质可能是气体,也可能是沉淀
D.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只含有氢氧化钠和甲

6.填空题(共1题)

19.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你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填写下列空格。
(1)如果人体缺维生素D易患_____病(填标号)
A夜盲症 B脚气病 C坏血病
A.佝偻病
(2)甲醛(CH2O)是一种有剧毒且能致癌的物质.用含有甲醛的材料装修房子,人进入后会闻到特殊气味,这主要是甲醛分子在空气中_____,因此新装修的房子最好多放活性炭包,这是利用它的_____,并通风透气一段时间后才入住。
(3)大米、面包食品中含有较多的淀粉,常用_____(填名称)检验淀粉,淀粉在人体内会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在人体内进行缓慢氧化为人体提供能量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现代厨房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甲烷可制成合成气(CO、H2),再制成甲醇(CH3OH),代替日益供应紧张的燃油。由合成气制甲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O+2H2CH3OH,由甲烷制成合成气有两种方法:①CH4+H2OCO+3H2②2CH4+O22CO+4H2从原料配比角度比较方法①和②,更适宜用于合成甲醇的方法是_____(填序号)。

7.实验题(共1题)

20.
下列各图是同学们所熟悉的实验装置,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如果要验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珠生成,则收集氧气通常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代号)。
(3)在实验室里若选用A、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澄清石灰水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之一.如图2所示是同学们做过的实验:
①甲、乙中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但_____(填“甲”或“乙”)中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有同学将甲、乙两个实验后所得物质全部倒入丙实验后的烧杯中混合,静置一会儿,观察到上层溶液为无色,底部有白色沉淀。取少量上层溶液滴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综合分析可知:该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和_____(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