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在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总和还多数倍。在一定条件下以二氧化碳和氨气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
⑴写出以上途径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物中还有水)_____,其中尿素属于_____ (钾肥、氮肥、磷肥或复合肥料),该反应可以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
⑵若按上述方法生产120万吨尿素,最多可固定二氧化碳多少万吨?_____(写出解题过程)
⑴写出以上途径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物中还有水)_____,其中尿素属于_____ (钾肥、氮肥、磷肥或复合肥料),该反应可以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
⑵若按上述方法生产120万吨尿素,最多可固定二氧化碳多少万吨?_____(写出解题过程)
2.推断题- (共1题)
2.
已知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反应关系已略去),其中E物质是人体内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A是红棕色粉末,D是理想的“绿色能源”,C与E、C与F反应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B、D的化学式:B_____,D_____;
(2)写出A与E发生反应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是_____;
(3)写出C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写出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A与D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属于_____;
(6)A~F六种物质中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种类是_____(单质、酸、碱、盐或氧化物)。

(1)写出物质B、D的化学式:B_____,D_____;
(2)写出A与E发生反应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是_____;
(3)写出C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写出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A与D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属于_____;
(6)A~F六种物质中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种类是_____(单质、酸、碱、盐或氧化物)。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1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是否可行。
⑴能证明装置A“释放CO2”的现象是_____;
⑵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⑶上述反应结束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以证明是否“捕捉”到CO2。
(猜想与假设)D中的固体可能为:I.只有氧化钙;Ⅱ.氧化钙和碳酸钙;Ⅲ.只有碳酸钙
(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少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Ⅲ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Ⅲ成立,其理由是_____。
②乙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_____。
③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Ⅱ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⑷通过以上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该设想的优点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 B 充分利用太阳能 C 释放出的CO2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是否可行。
⑴能证明装置A“释放CO2”的现象是_____;
⑵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⑶上述反应结束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以证明是否“捕捉”到CO2。
(猜想与假设)D中的固体可能为:I.只有氧化钙;Ⅱ.氧化钙和碳酸钙;Ⅲ.只有碳酸钙
(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少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Ⅲ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Ⅲ成立,其理由是_____。
②乙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_____。
③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Ⅱ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取样,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 | 向滤液中加入_____ | _____ | 猜想Ⅱ成立 |
向滤渣中加入_____ | _____ |
⑷通过以上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该设想的优点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 B 充分利用太阳能 C 释放出的CO2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4.单选题- (共13题)
5.
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都是碳酸盐 |
B.有机化合物一定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
C.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
D.糖类是人类的主要供能物质,纤维素属于糖类,所以纤维素能给人体供给能量 |
6.
2018年1月14日,C919大型客机第二架机迎来了进入2018年后的第一次飞行。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锂合金质轻而坚硬 |
B.铝锂合金是复合材料 |
C.铝和锂原子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
D.铝锂合金是金属材料 |
7.
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稳定 | B.是一种混合物 | C.具有导电性 | D.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
9.
以下各图象描述的实验现象与对应的实验操作不相符合的是( )
A.![]() |
B.![]() |
C.![]() |
D.![]() |
10.
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灰石既是一种建筑材料,也是工业炼铁的原料 |
B.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等 |
C.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份都是甲烷,都是可再生能源 |
D.化学电池随意丢弃,不会污染环境 |
13.
化学学习让我们有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A B. B C. C D. D
A.化学与健康 | B.认识物质俗名 |
①均衡营养,不挑食、不偏食 ②不购买、不食用三无或过期产品 ③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 | ①熟石灰﹣﹣氢氧化钙 ②纯碱﹣﹣氢氧化钠 ③干冰﹣﹣氧化碳(固体) |
C.安全与自救 | D.化学与资源 |
①在通风不畅的环境用煤取暖易导CO中毒 ②身上着火后就地打滚是利用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 ③火灾发生后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 ①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 ②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 ③塑料、合成纤谁和合成橡胶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
A. A B. B C. C D. D
15.
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物质 | 目的 | 主要实验操作 |
A | NH4HCO3固体(Na2CO3) | 除杂 | 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 |
B | 羊毛线和纯棉线 | 鉴别 | 取样,燃烧,闻气味 |
C | CaCO3和NaCl的混合物 | 分离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 |
D | CO2中是否含有HCl气体 | 检验 | 通入硝酸银和稀硝酸的混和溶液中,观察现象 |
A.A | B.B | C.C | D.D |
16.
今年两会要求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是指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化学 |
B.“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
C.秸秆回收利用,禁止露天焚烧,国家鼓励使用电动汽车。 |
D.“酸雨”是由大气中含有硫和氮的氧化物等导致的 |
5.多选题- (共2题)
17.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是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奖.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 | D.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
18.
实验室中,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成功探究出了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溶液可以选择氯化钡溶液 |
B.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 |
C.D物质可能是气体,也可能是沉淀 |
D.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只含有氢氧化钠和甲 |
6.填空题- (共1题)
19.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你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填写下列空格。
(1)如果人体缺维生素D易患_____病(填标号)
A夜盲症 B脚气病 C坏血病
(2)甲醛(CH2O)是一种有剧毒且能致癌的物质.用含有甲醛的材料装修房子,人进入后会闻到特殊气味,这主要是甲醛分子在空气中_____,因此新装修的房子最好多放活性炭包,这是利用它的_____,并通风透气一段时间后才入住。
(3)大米、面包食品中含有较多的淀粉,常用_____(填名称)检验淀粉,淀粉在人体内会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在人体内进行缓慢氧化为人体提供能量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现代厨房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甲烷可制成合成气(CO、H2),再制成甲醇(CH3OH),代替日益供应紧张的燃油。由合成气制甲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O+2H2
CH3OH,由甲烷制成合成气有两种方法:①CH4+H2O
CO+3H2②2CH4+O2
2CO+4H2从原料配比角度比较方法①和②,更适宜用于合成甲醇的方法是_____(填序号)。
(1)如果人体缺维生素D易患_____病(填标号)
A夜盲症 B脚气病 C坏血病
A.佝偻病 |
(3)大米、面包食品中含有较多的淀粉,常用_____(填名称)检验淀粉,淀粉在人体内会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在人体内进行缓慢氧化为人体提供能量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现代厨房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甲烷可制成合成气(CO、H2),再制成甲醇(CH3OH),代替日益供应紧张的燃油。由合成气制甲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O+2H2



7.实验题- (共1题)
20.
下列各图是同学们所熟悉的实验装置,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如果要验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珠生成,则收集氧气通常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代号)。
(3)在实验室里若选用A、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澄清石灰水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之一.如图2所示是同学们做过的实验:
①甲、乙中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但_____(填“甲”或“乙”)中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有同学将甲、乙两个实验后所得物质全部倒入丙实验后的烧杯中混合,静置一会儿,观察到上层溶液为无色,底部有白色沉淀。取少量上层溶液滴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综合分析可知:该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和_____(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如果要验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珠生成,则收集氧气通常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代号)。
(3)在实验室里若选用A、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澄清石灰水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之一.如图2所示是同学们做过的实验:
①甲、乙中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但_____(填“甲”或“乙”)中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有同学将甲、乙两个实验后所得物质全部倒入丙实验后的烧杯中混合,静置一会儿,观察到上层溶液为无色,底部有白色沉淀。取少量上层溶液滴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综合分析可知:该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和_____(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