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042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6

1.简答题(共1题)

1.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__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日常生活中常用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甲醛(CH3OH)有毒,误饮可使眼睛失明,甚至死亡,最新研究证明,用氨气(NH3)处理含有甲醛的工业废水,可使其转变成无毒的物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3OH+12O2+6NH3═3X+5CO2+19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
(3)丙烷(C3H8)是家用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和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相同,请写出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
(4)鉴别黄铜和黄金有多种方法,用灼烧法鉴别产生的现象及结论是___。

2.科学探究题(共3题)

2.
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配制49g20%的稀硫酸来进行实验,他们需要用到98%的浓硫酸的质量是___g。
(2)如图A所示,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则标签上的空白处应填写的是___。
(3)图B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___。
(4)图C是验证银(Ag)、铂(Pt)、钯(Pd)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一段时间后取出,发现只有银戒指表面有明显变化,通过该实验判断,银、铂、钯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
3.
石家庄28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九年级《化学》下册中的资料卡片“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联想到实验室中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Ca(OH)2+CO2=CaCO3↓+H2O,对长时间向碱溶液中通入CO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提出问题)一定量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是什么?
(查阅资料)(1)通入少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通入过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3)碳酸氢盐都是可溶于水的,BaCO3难溶于水。
(4)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提出猜想)(1)溶质为NaOH和Na2CO3; (2)溶质为Na2CO3;(3)溶质为___(填化学式);(4)溶质为NaHCO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溶液,滴在pH试纸上
pH=9
该溶液显碱性
(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
量的___溶液
有___生成
猜想(4)不成立
(3)取步骤(2)中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猜想(1)和(2)
不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1)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1)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2)同学们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教材,发现遇热或压强变小时:Ca(HCO32=CaCO3↓+CO2↑+H2O,纷纷提出,干粉灭火器中用NaHCO3灭火的反应原理与之相似,试写出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
(反思应用)同学们回忆起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情景,心想:如果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怎样的现象呢?请你描述一下:___。
4.
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提示:本实验汽油与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结论或解释
 
(1)由图 2 所示现象可知:碘___
(选填“不”、“微”、或“易”)溶于水
(2)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___。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___(选填“强”或“弱”)
 
(反思与应用)
(3)①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___(选填“分层”或“不分层”)。
②“从稀碘水巾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巾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

3.计算题(共2题)

5.
侯氏制碱法生产的碳酸钠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 12.5 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 100 g 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溶 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填写离子符号)。
(2)在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结果精确至 0.1 g)。   
(3)A 点时,求此温度下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6.
氢能源汽车为新型“环保”汽车。
(1)氢能属于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氢能目前还不能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是___。
(3)现有一轿车由A地行驶到B地,需要汽油15kg。如果该车以氢气为燃料代替汽油且燃料完全燃烧,行驶相同的路程,需要氢气___kg(设轿车用不同燃料的效率相同,汽油的热值:4.6×107J/kg,氢气的热值:14×108J/k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推断题(共1题)

7.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由氢、碳、氧、钙、铁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已知A是一种红色固体,D是可供给呼吸的气体,A、B、E、F都是氧化物,G由三种元素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B化学式:B___。
(2)发生反应C→A的条件是___。
(3)写出E﹣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D→F的反应有多个,请写出其中一个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5.单选题(共9题)

8.
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在组成元素上与变化前的物质完全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分子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9.
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3:1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60:224
D.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10.
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1.
无铅汽油一般是加入甲基叔丁基醚(CH3OC(CH3)3)作为高辛烷值组分。下列关于甲基叔丁基醚叙述错误的是
A.甲基叔丁基醚属于有机物
B.甲基叔丁基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C.甲基叔丁基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8.2%
D.甲基叔丁基醚是由5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12.
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B.检验某固体粉末是否是碳酸盐时,先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固体粉末
C.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先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再加热氧化铁
D.检查气密性时,塞紧连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插入水中
13.
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
B.在水中加入少许氢氧化钠,能增强导电性
C.电解水实验表明,水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成本高、效率低
14.
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杯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甲
B.四杯溶液中丙和丁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四杯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丙一定大于乙
D.四杯溶液中溶质海盐的溶解度相同
15.
长期挑食、偏食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每天的食物必须注意合理搭配。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西红柿B.鱼C.米饭D.鸡蛋
16.
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D.点酒精灯

6.实验题(共1题)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两套装置如图所示:

(1)向甲装置的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此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请分析气球胀大的原因___;
(2)若乙装置锥形瓶中的固体为NaOH,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为水,则使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___;
(3)若乙装置中固体与液体反应生成O2使气球胀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3道)

    计算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9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