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组成如下表。
如图是以空气、煤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已略去)。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上表中X的名称是________。
(2)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分离空气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
Ⅰ.将空气液化后再气化,液态空气气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则沸点:N2________O2(选填“高于”、“等于”、“低于”)
Ⅱ.用分子筛分离.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则分子大小:N2________O2(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4)结合流程推测: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还伴随有________变化。(选填“状态”、“能量”、“原子”、“压强”)。
(5)写出NH3合成尿素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6)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分子个数之比。则空气中氮分子与氧分子总质量之比等于________________。
空气组成 | N2 | O2 | X | CO2 | 其它 |
体积分数 | 78% | 21% | 0.934% | 0.034% | 0.02% |
如图是以空气、煤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已略去)。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上表中X的名称是________。
(2)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分离空气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
Ⅰ.将空气液化后再气化,液态空气气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则沸点:N2________O2(选填“高于”、“等于”、“低于”)
Ⅱ.用分子筛分离.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则分子大小:N2________O2(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4)结合流程推测: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还伴随有________变化。(选填“状态”、“能量”、“原子”、“压强”)。
(5)写出NH3合成尿素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6)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分子个数之比。则空气中氮分子与氧分子总质量之比等于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小明发现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可以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于是想探究该固体的成份。
(提出问题)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份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2mL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Na2O2)。
小明还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三种假设:
A 该气体是CO2 B 该气体是O2 C 该气体是H2
①同学们首先一致认为上述假设中的_____(填“A”或“B”或“C”)肯定不合理,理由是_____。
②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又得知:在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就必然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于是通过小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上述假设中的_____(填“A”或“B”或“C”)肯定也不合理。
③同学们用图1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检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的合理性:

他们的方法是:打开活塞使水流入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_____(填“a”或“b”)处,发现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④小佳同学待试管内固体完全溶解且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往试管内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又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由此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写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⑤小王同学用图2装置,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测量气体体积读数时,必须待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时才能进行,因此应选用图2装置中的_____(填“A”或“B”),否则测量结果会_____(填“偏大”或“偏小”)。
(交流与反思)
下列关于Na2O2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b.Na2O2必须密封保存
c.Na2O2着火后可用水扑灭
(定量计算)
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可知: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时,先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然后过氧化氢再分解产生氧气。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小李同学将20g某过氧化钠样品放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共产生气体3.2g(杂质不与水反应)。求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
(提出问题)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份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2mL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Na2O2)。
小明还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三种假设:
A 该气体是CO2 B 该气体是O2 C 该气体是H2
①同学们首先一致认为上述假设中的_____(填“A”或“B”或“C”)肯定不合理,理由是_____。
②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又得知:在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就必然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于是通过小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上述假设中的_____(填“A”或“B”或“C”)肯定也不合理。
③同学们用图1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检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的合理性:

他们的方法是:打开活塞使水流入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_____(填“a”或“b”)处,发现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④小佳同学待试管内固体完全溶解且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往试管内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又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由此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写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⑤小王同学用图2装置,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测量气体体积读数时,必须待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时才能进行,因此应选用图2装置中的_____(填“A”或“B”),否则测量结果会_____(填“偏大”或“偏小”)。
(交流与反思)
下列关于Na2O2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b.Na2O2必须密封保存
c.Na2O2着火后可用水扑灭
(定量计算)
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可知: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时,先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然后过氧化氢再分解产生氧气。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小李同学将20g某过氧化钠样品放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共产生气体3.2g(杂质不与水反应)。求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
3.单选题- (共14题)
3.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10 | 2.2 | 16.2 | 0.9 |
反应后质量/g | a | 4.4 | 8.1 | 1.8 |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a=15 |
B.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
C.Z一定是化合物 |
D.Z、W两种物质质量的变化比为9:1 |
7.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错误的是( )
A.水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
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
C.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 |
D.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
8.
甲醛(CH2O)是室内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来源于室内装修所用的油漆、胶合板等材料。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B.甲醛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C.1个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构成的 |
D.在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8 |
10.
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18个族
②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与正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③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的粒子
④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⑤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⑥镁原子和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因此镁元素和氦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18个族
②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与正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③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的粒子
④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⑤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⑥镁原子和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因此镁元素和氦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12.
下列实验过程与图象描述相符的一组是( )
A.![]() |
B.![]() |
C.![]() |
D.![]() |
14.
2017年“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下列说法不符合主题要求的是( )
A.农业上采取滴灌的方式可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
B.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
C.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的单位产量 |
D.提倡步行、骑自行车和乘公交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
15.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竖放,后加入固体 |
C.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药品时,先挤压橡胶胶帽,后将滴管伸入液体 |
D.加热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槽 |
4.选择题- (共1题)
17.
化学就在身边,为了应用所学知识,小明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进行研究.
(1)若用酸碱指示剂检验该雨水的酸碱性,方法是{#blank#}1{#/blank#} .
(2)若用pH计每隔几分钟测一次该雨水的pH,数据如表:
测定时刻 |
5:05 |
5:10 |
5:15 |
5:20 |
5:25 |
5:30 |
pH |
4.95 |
4.94 |
4.92 |
4.88 |
4.86 |
4.85 |
①该雨水是否为酸雨?{#blank#}2{#/blank#}(填“是”或“不是”).
②上表数据的pH能否用pH试纸测得?{#blank#}3{#/blank#}(填“能”或“不能”).
③从上表数据中,你还能得出该雨水的一个结论是{#blank#}4{#/blank#} .
(3)可用于检验该雨水是否为硬水的物质是{#blank#}5{#/blank#}.
5.填空题- (共2题)
18.
如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木炭或者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①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是_____(填“图2”或“图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在该实验中_____(填“能”或“不能”)用木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理由_____。

①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是_____(填“图2”或“图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在该实验中_____(填“能”或“不能”)用木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理由_____。
19.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化学密不可分。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能供给呼吸的气体_____;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
③氯化钠中的阳离子_____;④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资料: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KAl(SO4)2•12H2O],消毒剂有液氯(Cl2)等。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X 的名称是_____。
②絮凝剂明矾[KAl(SO4)2•12H2O]中含有_____种非金属元素。
③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_____(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
④生活中常用_____来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能供给呼吸的气体_____;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
③氯化钠中的阳离子_____;④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资料: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KAl(SO4)2•12H2O],消毒剂有液氯(Cl2)等。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X 的名称是_____。
②絮凝剂明矾[KAl(SO4)2•12H2O]中含有_____种非金属元素。
③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_____(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
④生活中常用_____来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