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表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________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4)已知碳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度,小明想通过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_______。
(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________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4)已知碳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度,小明想通过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_______。
(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
2.简答题- (共2题)
2.
教材中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所需时间过长,为此,某兴趣小组设计了改进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如图所示:

(1)反应开始后,A装置中的现象为_____,其中MnO2起_____作用。
(2)B中盛放的是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
(3)4分钟后观察,只有D中铁片表面生锈,C、E中铁片依然光亮。该实验现象说明铁生锈主要与_____有关;D中铁片生锈所需时间短的主要原因是_____。
(4)防止生锈的方法很多,如_____(写一种方法即可)。

(1)反应开始后,A装置中的现象为_____,其中MnO2起_____作用。
(2)B中盛放的是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
(3)4分钟后观察,只有D中铁片表面生锈,C、E中铁片依然光亮。该实验现象说明铁生锈主要与_____有关;D中铁片生锈所需时间短的主要原因是_____。
(4)防止生锈的方法很多,如_____(写一种方法即可)。
3.
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某化学社团设计了如下实验: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装置如图所示,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


(1)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
(2)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③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体积的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________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1)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
(2)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③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体积的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________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3.推断题- (共1题)
4.
如图中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B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有某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E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
(2)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①②③④⑤五个化学反应中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是(填序号)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E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
(2)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①②③④⑤五个化学反应中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是(填序号)_________.
4.计算题- (共1题)
5.
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500克生理盐水给患者输液,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约为____克;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18%的氯化钠溶液____克;需水_____克。(写出计算过程)
5.单选题- (共20题)
6.
在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加入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然后在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下列实验现象不可能观察到的是
A.天平指针开始偏向放铁粉的烧杯一边 |
B.只有铁粉有剩余 |
C.天平指针最终偏向放锌粉的烧杯一边 |
D.只有锌粉有剩余 |
7.
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Fe3+、NO3﹣、OH﹣ | B.K+、NO3﹣、CO32﹣ |
C.Ba2+、MnO4﹣、SO42﹣ | D.NH4+、Cl﹣、SO42﹣ |
12.
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的等质量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再向两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铝和镁,反应完毕后,若天平失去平衡,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①铝、镁均有剩余;②铝、镁均耗尽;③镁耗尽,而铝有剩余
A.仅②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③ |
15.
下列实验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钙 |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B | 除去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 煮沸或蒸馏 |
C | 除去硫酸镁溶液中的硫酸 | 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过滤 |
D | 鉴别羊毛织物和涤纶织物 | 分别点燃,闻气味 |
A.选项A |
B.选项B |
C.选项C |
D.选项D |
17.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
D.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
18.
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4 |
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4∶5 |
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5 |
D.100g水中含有20g氯化钠 |
19.
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A.物质鉴别 | 硫酸钾和硫酸铵—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闻气味 |
B.物质除杂 | 盐酸中混有硫酸—加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 木炭粉中混有铁粉—磁铁吸引 |
C.安全知识 | 电器着火—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居室装修—常开窗通风,防止甲醛中毒 |
D.物质与微粒构成 | 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A.A B.B C.C D.D
20.
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当人出汗较多时,喝一杯淡食盐水对身体有益
②氟、锌、铁、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③胃酸过多的人不宜空腹食用橘子
④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以代替食盐作调味品
①当人出汗较多时,喝一杯淡食盐水对身体有益
②氟、锌、铁、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③胃酸过多的人不宜空腹食用橘子
④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以代替食盐作调味品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21.
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
B.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
C.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
D.施用复合肥硝酸钾能使作物枝叶繁茂,并增加抗倒伏能力 |
22.
下列制备CuCl2溶液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Cu放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 |
B.CuO放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 |
C.Cu放入稀硫酸中搅拌后再加稀盐酸 |
D.Cu(OH)2放入MgCl2溶液中充分搅拌 |
23.
草酸是一种酸,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它是一些蔬菜(如菠菜)和草本植物(如秋海棠、芭蕉等)中常有的成分,它在工业中有重要的作用。请根据所学酸的性质推测,草酸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或用途是( )
A.能用于除铁锈 |
B.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
C.能用于除水壶内的水垢 |
D.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
25.
食品与卫生、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A.用硫磺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熏制笋干、银耳等 | B.用碳酸氢钠焙制糕点 |
C.在果汁中加入“塑化剂”使其口感更佳 | D.用工业石蜡抛光水果、瓜子 |
6.选择题- (共3题)
26.“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我们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时光 ②我们应该让每天过得充实、有意义
③我们应该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 ④人的生命可以轮回,因此才是短暂的
7.填空题- (共2题)
29.
20 ℃时NaNO3的溶解度是88 g。将50 g NaNO3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20 ℃时NaNO3的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该溶液的质量是_____g,此时溶液中NaNO3的质量分数等于_____%。
30.
实验室欲从一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晶体,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其中①点代表了90 ℃时100 g水中溶解了109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读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现将温度由90 ℃降至60 ℃,①点向左平移至②点,在此转化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继续将温度由60 ℃降至40 ℃,此时②点怎么移动?_____,烧杯中有_____g硝酸钾晶体析出,此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1)现将温度由90 ℃降至60 ℃,①点向左平移至②点,在此转化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继续将温度由60 ℃降至40 ℃,此时②点怎么移动?_____,烧杯中有_____g硝酸钾晶体析出,此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8.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2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