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某同学称取100g烧碱固体样品(样品中的杂质是碳酸钠),加水溶解得到溶液A,取A溶液的1/5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反应时CaCl2溶液与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g;
(2)计算所加C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写出计算过程)

(1)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g;
(2)计算所加C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写出计算过程)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工业上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制烧碱。对于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其产物进行过滤,并对滤液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假设一:滤液中只含氢氧化钠
假设二:滤液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假设三:滤液中含_____。
假设四:滤液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
(进行实验)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反思与评价)
(1)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的实质为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乙同学认为假设四不合理,理由是_____。
(3)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方案还不能说明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她的理由是_____。
(4)丁同学认为要说明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还需在甲同学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她的实验方案是:
(提出问题)滤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假设一:滤液中只含氢氧化钠
假设二:滤液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假设三:滤液中含_____。
假设四:滤液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
(进行实验)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滤液放在试管中,再滴入氯化钙溶液 | 若生成白色沉淀 | 碳酸钠过量 |
若无明显现象 | 恰好反应 |
(反思与评价)
(1)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的实质为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乙同学认为假设四不合理,理由是_____。
(3)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方案还不能说明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她的理由是_____。
(4)丁同学认为要说明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还需在甲同学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她的实验方案是: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和结论 |
_____ | _____ |
_____ |
3.流程题- (共1题)
3.
海洋中蕴含丰富的资源。
(1)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方法。下列方法中,可以使海水变为淡水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滤纸过滤 B 吸附 C 沉降 D 蒸馏
(2)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Ⅴ中所加试剂是_____。
②第Ⅲ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在海边用贝壳作原料制生石灰,比用石灰石作原料的优点是_____(写一条)。
(1)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方法。下列方法中,可以使海水变为淡水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滤纸过滤 B 吸附 C 沉降 D 蒸馏
(2)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Ⅴ中所加试剂是_____。
②第Ⅲ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在海边用贝壳作原料制生石灰,比用石灰石作原料的优点是_____(写一条)。
4.推断题- (共1题)
4.
现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中稀HCl、稀H2SO4、BaCl2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已知甲+乙→无明显现象,乙+丙→白色沉淀,丙+丁→白色沉淀,甲+丁→无色气体;BaCO3、BaSO4难溶于水。试回答:
(1)丁物质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乙和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写出甲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丁物质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乙和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写出甲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简答题- (共1题)
5.
小明测得石灰石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PH为2,也适量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测得溶液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处溶液中的两种溶质是 (写化学式);
(2)AB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处溶液中的两种溶质是 (写化学式);
(2)AB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 ;
6.单选题- (共18题)
6.
下列生活、生产或化学实验行为必须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1)配制食盐溶液选种
(2)除铁锈
(3)氢氧化钠变质
(4)海水制镁
(5)海水淡化
(6)海水晒盐
(7)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8)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
(9)海水制碱
(1)配制食盐溶液选种
(2)除铁锈
(3)氢氧化钠变质
(4)海水制镁
(5)海水淡化
(6)海水晒盐
(7)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8)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
(9)海水制碱
A.(2)(3)(4)(8)(9) | B.(3)(4)(8)(9) |
C.(2)(3)(7)(8)(9) | D.(3)(4)(6) |
7.
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甲+乙→丙+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不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
B.丙为盐、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
C.甲、乙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
D.丙为Cu(NO3)2,则甲可能为单质、氧化物、碱或盐 |
8.
在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加入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然后在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下列实验现象不可能观察到的是
A.天平指针开始偏向放铁粉的烧杯一边 |
B.只有铁粉有剩余 |
C.天平指针最终偏向放锌粉的烧杯一边 |
D.只有锌粉有剩余 |
9.
向四个烧杯中各加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然后各加入镁、氧化镁、氢氧化镁、碳酸镁都恰好完全反应。则四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加入( )
A.镁 | B.氧化镁 | C.氢氧化镁 | D.碳酸镁 |
10.
某学生设计的下列四个实验方案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Cu![]() ![]() |
B.H2O![]() ![]() |
C.CaCO3![]() ![]() ![]() |
D.MgCl2![]() ![]() |
11.
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
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
13.
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 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 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
A.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 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 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
14.
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进行推理,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B.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一定呈酸性 |
C.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 |
D.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 |
15.
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 |
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
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
16.
某固体可能含有Ca(NO3)2、Na2SO4、Na2CO3、FeCl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③取②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对原固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Na2CO3、Na2SO4,无FeCl3、Ca(NO3)2 |
B.肯定有Na2CO3,无FeCl3、Ca(NO3)2 |
C.肯定有Na2CO3、Na2SO4,无FeCl3 |
D.肯定有Na2CO3,无FeCl3、KCl |
17.
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色,则该溶液是碱溶液 |
B.某溶液滴加BaCl2试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C.某溶液滴加稀HCl,无现象,再滴加BaCl2试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该溶液含有SO42﹣ |
D.某钠盐溶液加入稀盐酸后会产生CO2气体,则该溶液是Na2CO3溶液 |
19.
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
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 |
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少 |
D.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 |
20.
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 | B.丙是盐酸 |
C.戊是氢氧化钙 | D.甲与丁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
21.
除去食盐水中的CaCl2和Na2SO4杂质的操作有:①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④蒸发结晶;⑤加适量盐酸。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提示BaSO4、BaCO3难溶于水)
A.③①②⑤④ | B.①⑤③②④ | C.①③⑤④② | D.①③②⑤④ |
22.
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H+、Cu2+、K+、NO3-、OH-。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此溶液可做化肥。下列关于污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A.OH–和Cu2+来自同一工厂 | B.Cu2+和K+来自同一工厂 |
C.K+和OH–来自同一工厂 | D.H+和K+来自同一工厂 |
23.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NaOH和NaCl固体 | 分别加少量水溶解 |
B |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 点燃后闻气味 |
C | 除去H2中少量的水蒸气 | 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
D | 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混有NaCl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在滴加硝酸银溶液 |
A.A | B.B | C.C | D.D |
7.填空题- (共2题)
24.
生活处处有化学。
(1)生活中下列物品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
A 铁锅 B 玻璃 C 纯羊毛衣 D 塑料桶
(2)小明发现铁易生锈,是因为铁与_____发生了缓慢氧化。用锡焊接铁板时,焊接处往往要滴加一些盐酸,其目的是_____,使焊接牢固,原理方程式:_____;一会儿,又必须用水把残留的酸液冲洗干净的原因是_____。
(3)“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的锌元素是人体所需要的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4)制皮蛋的配料含有:草木灰(主要成分:碳酸钾)、食盐、熟石灰、水等。把配料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成固液混合物,其中溶液的pH_____(填“>”“<”或“=”)7;食用皮蛋时,添加_____(填“食盐”或“食醋”)味道会更好。
(5)酸雨中含有极少量的硝酸(HNO3),它与碳酸钙反应,侵蚀石灰石建筑。写出硝酸与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生活中下列物品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
A 铁锅 B 玻璃 C 纯羊毛衣 D 塑料桶
(2)小明发现铁易生锈,是因为铁与_____发生了缓慢氧化。用锡焊接铁板时,焊接处往往要滴加一些盐酸,其目的是_____,使焊接牢固,原理方程式:_____;一会儿,又必须用水把残留的酸液冲洗干净的原因是_____。
(3)“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的锌元素是人体所需要的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4)制皮蛋的配料含有:草木灰(主要成分:碳酸钾)、食盐、熟石灰、水等。把配料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成固液混合物,其中溶液的pH_____(填“>”“<”或“=”)7;食用皮蛋时,添加_____(填“食盐”或“食醋”)味道会更好。
(5)酸雨中含有极少量的硝酸(HNO3),它与碳酸钙反应,侵蚀石灰石建筑。写出硝酸与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5.
以下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流程示意图。

请根据示意图回答:
(1)托盘天平左盘中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 g,量筒中水的体积为 mL;
(2)上述溶液取10g加水40g进行稀释,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请根据示意图回答:
(1)托盘天平左盘中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 g,量筒中水的体积为 mL;
(2)上述溶液取10g加水40g进行稀释,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8.实验题- (共1题)
26.
利用化学变化可以制备新物质.CO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易于血红蛋白结合,具有可燃性.请结合所学知识和CO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两个反应都能生成CO,从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分析,实验室制备CO选择反应②而不用①的理由是 (任选一个角度回答)
①炽热的焦炭和水蒸气反应:C+H2O
CO↑+H2↑
②草酸晶体和浓硫酸供热:H2C2O4
CO2↑+CO↑+H2O
(2)某同学设计下列装置制备、提纯CO,并用CO来还原氧化铜.请根据如图回答:

①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该同学的设计存在的一处明显缺陷是 .用改进后装置进行实验,在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
③装置B的作用是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证明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是:装置E中固体颜色的变化为 ,C中 ,F中 。
(1)下列两个反应都能生成CO,从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分析,实验室制备CO选择反应②而不用①的理由是 (任选一个角度回答)
①炽热的焦炭和水蒸气反应:C+H2O

②草酸晶体和浓硫酸供热:H2C2O4

(2)某同学设计下列装置制备、提纯CO,并用CO来还原氧化铜.请根据如图回答:

①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该同学的设计存在的一处明显缺陷是 .用改进后装置进行实验,在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
③装置B的作用是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证明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是:装置E中固体颜色的变化为 ,C中 ,F中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8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