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题文)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红(yín) 仰之弥高(mí) 草率 慷概淋漓 |
B.萦带(yíng) 深恶痛绝(wù) 喧闹 妇孺皆知 |
C.震悚(shù) 沥尽心血(lì) 懊悔 锋芒必露 |
D.愧怍(zuò) 无耻谰语(lán) 班斓 大庭广众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浓浓的雾气中,近处的树木,远处的楼房。都显得扑朔迷离了。 |
B.看到《厉害了,我的国》中展现的大国雄姿,强烈的自豪感情油然而生。 |
C.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称为“两弹元勋”当之无愧。 |
D.冷水江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民俗文化博大精深,而梅山歌谣古老神秘,梅山山歌、傩歌、佛歌妇孺皆知,广为传诵。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截至7日晚9时,台湾花莲6.5级地震已致7人罹难死亡、258人受伤、67人失联。 |
B.中方与外国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不仅使外国企业受益匪浅,也能促进中国的发展。 |
C.中国选手苏炳添以6秒43的成绩,再次打破他几天前刚创造的6秒47的亚洲纪录。 |
D.2月7日,民政部公布了179个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以提醒公众谨防不上当受骗。 |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部 《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 |
B.香菱见众人正说笑,他便迎上去笑道:“你们看这一首。若使得,我便还学;若还不好,我就死了这作诗的心了。” |
C.他要用他的照相机——他租来的照相机——留下一代文化人的风采,茅盾、成仿吾、钱锺书等…… |
D.远看,满目是茂密的参天大树;近看,灌木、野草、鲜花,不见一块裸岩,没有一寸黄土,整个村庄被绿色紧紧裹住。 |
2.诗歌鉴赏- (共1题)
5.
诗歌赏析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小题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结合最后一句作简要分析。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小题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结合最后一句作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周敦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5】选文三次提到“菊”和“牡丹”,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B.康肃/笑而遣之 |
C.非复/吴下阿蒙 |
D.是非/木杮 |
A.陶后鲜有闻(少) |
B.不亦颠乎(疯颠,神经错乱) |
C.水陆草木之花(的) |
D.蒙乃始就学(于是) |
A.选文第①段先以陶渊明和世人的生活态度来写作者的生活态度,接着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美好品质。 |
B.选文第②作者将菊、牡丹、莲拟人化,分别说它们是隐逸者、富贵者、君子的化身,借此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
C.选文作者欣赏菊的孤傲清高,但不赞赏隐逸者试图通过躲避污浊环境以求“洁身自好”的消极避世行为。 |
D.选文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其根本目的在于借莲花的姿态美丽来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质的人。 |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5】选文三次提到“菊”和“牡丹”,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开在心灵的荞麦花
张西武
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
③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自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④母亲直起腰,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饴铬面吃哈。
⑤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
⑥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⑦我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⑧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⑨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⑩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饴铬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⑪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⑫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⑬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
⑭那一片带着清香的荞麦花,把坚定的信念深植于我的心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生跌入低谷时,要想让曾经荒芜的田地有生机和希望,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把希望的种子植入心田,然后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定的信念,浇开生命的花朵。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年第1期)
【小题1】选文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行文,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天气酷热,在地里劳作,“我”①_______→种完荞麦,母亲劝“我”复读,“我”②________→月光之下,看到母亲劳作,“我”③__________→ 重返校园,实现梦想,“我”④__________。
【小题2】选文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什么描写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小题3】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文中的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小题4】选文以“开在心灵的荞麦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开在心灵的荞麦花
张西武
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
③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自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④母亲直起腰,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饴铬面吃哈。
⑤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
⑥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⑦我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⑧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⑨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⑩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饴铬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⑪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⑫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⑬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
⑭那一片带着清香的荞麦花,把坚定的信念深植于我的心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生跌入低谷时,要想让曾经荒芜的田地有生机和希望,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把希望的种子植入心田,然后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定的信念,浇开生命的花朵。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年第1期)
【小题1】选文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行文,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天气酷热,在地里劳作,“我”①_______→种完荞麦,母亲劝“我”复读,“我”②________→月光之下,看到母亲劳作,“我”③__________→ 重返校园,实现梦想,“我”④__________。
【小题2】选文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什么描写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小题3】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文中的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小题4】选文以“开在心灵的荞麦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好一朵木槿花
宗璞
(1)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2)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3)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4)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5)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6)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7)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8)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9)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10)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11)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12)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13)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14)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15)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土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16)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17)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18)它不再来。
(19)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小题1】到木槿第二次开花前,作者已由惶恐不安到“习惯了这类景象”,通观全文,“这类景象”指的是什么?
【小题2】文中“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对读者产生很强的震撼、警示作用,试结合自己的感受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
【小题3】题目流露出对木槿花的由衷赞美,作者说木槿花尤其是这朵木槿花“好”的理由是什么?
好一朵木槿花
宗璞
(1)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2)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3)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4)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5)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6)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7)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8)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9)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10)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11)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12)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13)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14)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15)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土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16)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17)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18)它不再来。
(19)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小题1】到木槿第二次开花前,作者已由惶恐不安到“习惯了这类景象”,通观全文,“这类景象”指的是什么?
【小题2】文中“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对读者产生很强的震撼、警示作用,试结合自己的感受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
【小题3】题目流露出对木槿花的由衷赞美,作者说木槿花尤其是这朵木槿花“好”的理由是什么?
5.名著阅读- (共1题)
9.
名著赏读
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 ”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1)文段选自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2)祥子为什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还坚持拉车?请结合全书的情节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段看,祥子的痛苦来自哪里?请概括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 ”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1)文段选自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2)祥子为什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还坚持拉车?请结合全书的情节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段看,祥子的痛苦来自哪里?请概括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10.
综合性学习。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社会生活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书籍报刊、招牌广告、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楹联等,都是语文学习的机会,只要留心就有收获!
(1)学校图书馆要在七年级的学生中征集一则关于图书馆阅览室的公益广告。你准备应征,那么你写的广告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图书馆要在七年级的学生中征集一副图书馆大门的对联。你准备应征,那么你写的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社会生活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书籍报刊、招牌广告、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楹联等,都是语文学习的机会,只要留心就有收获!
(1)学校图书馆要在七年级的学生中征集一则关于图书馆阅览室的公益广告。你准备应征,那么你写的广告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图书馆要在七年级的学生中征集一副图书馆大门的对联。你准备应征,那么你写的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