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032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7

1.简答题(共3题)

1.
能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1)白居易有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下列能源可以“春风吹又 生”的是_____(填序号)。
a.氢能    b.石油    c.风能    d.煤炭
(2)硅(Si)相对于氢气便于运输、贮存,是开发价值很高的燃料。晶体硅制得的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能。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硅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硅元素最高正化合价对应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在高温条件下金属镁可与上述氧化物反应制得单质硅,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镁虽然性质活泼,但常温下,将镁粉与碘粉(紫黑色)均匀混合,几乎不反应。滴加几滴水后,发生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镁并伴有大量紫色蒸汽(固体碘易升华)。该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元素周期表和化学用语都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3    Li

4    Be

5    B

6    C

7    N

8    O

9    F

10    Ne

11    Na

12    Mg

13    Al

14    Si

15    P

16    S

17    Cl

18    Ar

 
(1)同一周期(横行)中,相邻两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差为_____;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
(2)第 7 号元素与第 8 号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中,7 号元素与 8 号元素的质量比为 7∶4,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
(3)9 号元素的气体单质(F2)常温下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氟酸(HF)和另一种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指出反应的基本类型
(1)碳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通直流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断题(共1题)

4.
如图,已知 A、B、C、D、E 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 A、C 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E 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试回答:

(1)写出 D 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A―→B+C 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 B 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

3.计算题(共1题)

5.
现有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标签如图所示)。已知过氧化氢溶液在存放过程中会缓慢分解。取该溶液 34g 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 33.8g,将杯内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 3g.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______。
(2)求该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
(3)用该瓶溶液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________。

4.单选题(共15题)

6.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汞加热分解:   HgO Hg+O2
B.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Fe3O4
C.铝片投入稀硫酸(用 H2SO4表示)中: Al+H2SO4=AlSO4+H2
D.镁在氧气中燃烧:    2Mg + O2 == 2MgO
7.
化学方程式可表明( )
①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③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数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②③④
8.
在“宏观一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1:1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60: 224D.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9.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32
1
12
 
A.物质Y一定是单质B.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5g
C.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6:5D.物质Z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0.
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1.
下列对“使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重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简单的符号能表达多种信息,所以符号做到了化繁为简
B.更有利于科学的传承与交流
C.可以帮助人们推测物质的所用性质
D.把客观存在的宏观物质与它的微观构成联系起来,能帮助人们从微观本质上认识物质
12.
如图所示,将一小气球套在装有氮气的试管口.把试管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小气球变大,当气球变大时,关于试管中的氮气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分子变大B.氮气分子间间隔变大
C.氮气分子数增多D.氮气分子变成氧气分子
13.
某物质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则该物质含有的全部元素是
A.Cu、OB.Cu、O、HC.O、HD.Cu、H
14.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氯化钠NaClB.氧化铝AlOC.氢氧化铁Fe(OH)3D.硫酸铜CuSO4
15.
砷化镓(GaAs)是“LED”绿色节能光源的光源材料。其中Ga为+3价,As的化合价为(    )
A.﹣3B.﹣5C.+3D.+5
16.
相同质量的SO2与SO3中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
A.1:1B.5:4C.4:5D.5:6
17.
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氧气、氮气、空气中的一种,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燃烧更旺、继续燃烧,则可推断所盛气体依次是(   )
A.氧气、氮气、空气B.氮气、空气、氧气
C.空气、氧气、氮气D.氮气、氧气、空气
18.
要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O2和N2——能否支持燃烧B.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C.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D.H2和CO2——澄清石灰水
19.
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X
双氧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
将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50℃(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中不变的是(  ) 
①溶剂的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溶液的质量 ④溶质的质量.
A.①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填空题(共2题)

21.
化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硬水危害人们健康,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_____。
(2)我们需要清新洁净的空气,为减少雾霾的吸入,人们出行经常带口罩,是利 用口罩中填充物(活性炭)的_____。
(3)交警通过酒精检测仪显示的颜色变化,可快速检测出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 反应原理为:2CrO3(红色)+3C2H5OH+3H2SO4===Cr2(SO4)3(绿色)+3CH3CHO+6X,该反 应中 X 的化学式为_____。
22.
写化学符号或名称
氮气_____   正二价的镁元素_____   CaCO3 _____
氯化铵_____   3 个铜原子_________两个铝离子_____;
氢氧化钠_____   氧化铝_____

6.实验题(共2题)

23.
(1)某化学兴趣小组按照如图 A 进行测定白磷燃烧后前后质量变化和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探究,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锥形瓶内有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气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白磷燃烧完毕, 冷却后再称量,天平的指针将会指向___________________ (填“偏左”、“偏右”、“正中”。下同);若打开瓶塞后再称量,天平的指针将会指向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将锥形瓶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取下瓶塞,则进 入锥形瓶中的水约占锥形瓶的容积的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设计了如图 B 装置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进行时把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倒入稀盐酸中(提示 Na2CO3+2HCl==2NaCl+H2O+CO2↑),反应后,你认为天平最终____ (填“能”或“不能”)平衡。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 ⑥各物质的总质量。
(4)反思: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反应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
24.
制取氧气有下列装置如图。

(1)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 ②____;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发生装置选______,收集装置选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3)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是质量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时发生装置选__________,为收集更纯净的气体,装置选_____,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或堵塞导气管,加热前应在试管口放_________。该方法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待导管口有_________时才开始收集,实验结束应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撤出,最后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