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黄陂一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分配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0302

试卷类型:自主招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1

1.计算题(共1题)

1.
某补钙药剂的标签主要内容如图所示,现测定该钙片含量是否符合标注,做如下实验:取10片该钙片,放入干燥、洁净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50g某浓度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钙片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和稀盐酸反应,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全部放出),反应后称量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4.5g。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
(2)每片钙片实际钙含量为____。说明____(是、否)与标注相符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

2.简答题(共1题)

2.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成几种,为测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样,先后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稀硝酸,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上述实验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
(2)实验中,AB之间图象所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定有_____ (填化学式,下同)。BC段减少的沉淀是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1)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2)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吸收二氧化碳。(3)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测定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依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
(2)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
(3)C中观察到有沉淀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_____。
(解释与结论)将C中产生沉淀通过_____、洗涤、干燥、称量,通过计算求得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反思与评价)
反思实验过程,小刚同学提出应采取必要措施,提高测定准确度。他提出的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放慢滴加盐酸的速度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拓展延伸)小亮同学为确定A中溶质成分,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
产生白色沉淀
溶质主要成分为Na2CO3和NaOH
2、过滤,取少量滤液加入____
_____
 

4.单选题(共6题)

4.
将15克A物质、24克B物质、8克C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得知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8克A,30克C,还有一种物质D.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28、32、44、18,则它们之间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A.A+B=C+DB.A+2B=2C+D
C.A+3B=C+2D D. A+3B=2C+2D
5.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 与 b 质量差是生成氧气的质量
B.P 点处固体成分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C.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D.反应过程中,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保持不变
7.
两种化合物AB和DB2,若A元素的化合价与H2O中O的化合价绝对值相等,则D的化合价为(   )
A.+4B.+2C.﹣2D.﹣3
8.
有关乙醇(C2H5O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是一种单质
B.乙醇由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C.乙醇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9.
下列实验现象的记录,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产生大量气体,黑色固体逐渐消失
C.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时能持续产生气体,溶液仍为无色
D.当水中溶有较多的氯化钙等物质时,加入肥皂水后,会产生大量泡沫

5.多选题(共1题)

10.
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铜、氧化铁、铁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取mg该固体粉末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本流程涉及到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且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色沉淀Y一定是碳酸钙,气体W一定是氢气
B.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铁和碳酸钙,一定没有铜和氧化铁
C.溶液N中可能只含一种溶质
D.溶液N中含有3种溶质

6.填空题(共2题)

11.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①当a=_____时,该粒子为原子。
②当a=19时,该粒子符号为_____。
12.
图一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并回答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
(2)当温度高于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_____;
(3)t2℃时,将甲、乙各30g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二所示。
①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甲”或“乙”);
②将B烧杯中的溶液全部倒入A烧杯中(甲和乙不反应),充分搅拌后,A烧杯中的固体_____(填“全部溶解”“部分溶解”或“不溶解”);
③欲使混合溶液恰好形成甲的饱和溶液,应再加入甲_____g。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6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