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2.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或者化学符号)表达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
(2)在空气中点燃镁条:_____;
(3)铁丝在纯氧中燃烧:_____;
(4)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_____。
(1)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
(2)在空气中点燃镁条:_____;
(3)铁丝在纯氧中燃烧:_____;
(4)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_____。
2.单选题- (共10题)
6.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
C.分子能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
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是因为粒子大小发生变化 |
8.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提取治疗疟疾特效药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关于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青蒿素不属于氧化物
B. 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青蒿素中氢元素质虽分数的计算式是
×100%
D. 每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A. 青蒿素不属于氧化物
B. 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青蒿素中氢元素质虽分数的计算式是

D. 每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9.
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2H ② 2NH3 ③ SO2 ④
⑤ Mg2+ ⑥ 2OH- ⑦ H2O
① 2H ② 2NH3 ③ SO2 ④

A.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 B.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
C.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 D.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
10.
已知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是1.29克/升,氢气的密度是0.089克/升,氢气难溶于水。下列方法中: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收集氢气可用( )
A.① | B.② | C.①③ | D.②③ |
11.
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3.选择题- (共1题)
4.填空题- (共4题)
16.
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氮气;③五氧化二磷;④二氧化硫;⑤二氧化碳;⑥食盐水;⑦氖气。请用这些物质的序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
(2)属于单质的有_____;
(3)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
(2)属于单质的有_____;
(3)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
5.实验题- (共2题)
18.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2)先关闭活塞,瓶内观察到的现象_____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2)先关闭活塞,瓶内观察到的现象_____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19.
实验室常用于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高锰酸钾固体;b、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1)写出指定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2)利用装置A制氧气,A中发生的反应的文字(或者化学式)表达式:_____;
(3)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试管口向下稍倾斜的原因是_____。在结束实验时要先撤离导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_____
(4)上述实验采用的收集方法叫_____,因为氧气_____。
(5)K2Mn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钾元素与锰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该物质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1)写出指定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2)利用装置A制氧气,A中发生的反应的文字(或者化学式)表达式:_____;
(3)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试管口向下稍倾斜的原因是_____。在结束实验时要先撤离导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_____
(4)上述实验采用的收集方法叫_____,因为氧气_____。
(5)K2Mn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钾元素与锰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该物质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