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000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4

1.简答题(共1题)

1.
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物(CH4•nH2O)
(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甲烷可制成合成气(CO、H2),再制成甲醇(CH3OH),代替日益供应紧张的燃油,由合成气制甲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O+2H2CH3OH,由甲烷制成合成气有两种方法:
①CH4+H2OCO+3H2 ②2CH4+O22CO+4H2
从原料配比角度比较方法①和②,更适宜用于合成甲醇的方法是_____(填序号)。

2.推断题(共1题)

2.
框图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E、F、I为无色气体。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_____,C_____。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日常生活中为了阻止反应③发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写一条)。
(4)要使反应⑤能够发生,需要反应物B和M,其中M的化学式为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某纯碱厂生产的某批次碳酸钠产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杂质。
Ⅰ定性检验:
要确定该产品中是否含有杂质氯化钠,则需加入的药品是_____。
Ⅱ定量测定----测定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气体分析法.
(1)如图1所示(铁夹夹持的仪器是注射器),把一定量的该产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测定产生CO2的体积,根据CO2的密度计算质量。实验前向右拉注射器活塞,松开后如果_____,则装置不漏气。

(2)有同学提出以图2代替图1中的收集装置,则所测CO2气体的体积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
(3)也有人用图3装置进行测定,根据盛碱石灰的干燥管质量的增重确定CO2的质量(碱石灰的成分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样品完全反应,但多次实验发现测定结果有偏差。对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重新设计了如下图4的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通过测定U型管质量的增重来确定CO2的质量。

①C中的试剂应为_____。D装置中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E装置的作用是_____。
③为减少实验的偏差,可以在a导管口鼓入空气。为排除原有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生成二氧化碳残留在装置内对实验的影响,应分别在何时鼓入空气为宜_____。若没有A装置,则测定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会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方案二:沉淀分析法(如图5所示).则:

(1)试剂A是B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假设你所取样品的质量为m1,测得的沉淀的质量为m2,请用含m1、m2的式子表示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综合题(共1题)

4.
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牙膏中的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选取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模拟工业炼铁。

(1)请写出A装置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若要制取纯净、干燥的CO2并用于炼铁,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____。
(3)请写出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_____。
(4)进行实验时,小组成员发现该套装置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应如何改进?_____。
(5)A中制取的CO2可用于“侯氏制碱法”,其关键一步的反应原理为:NH3+CO2+H2O+NaClNaHCO3+X,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 生成物X在农业上可用作复合肥
C NaHCO3在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6)将C处中得到的铁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滤渣中一定有的是:_____(填化学式)。
②请写出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
(7)某同学用足量的一氧化碳还原100g赤铁矿。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6g,求100g该赤铁矿中所含氧化铁的质量_____(杂质与一氧化碳不反应)。

5.单选题(共15题)

5.
在一定质量的某Na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所得沉淀质量等于原Na2SO4溶液质量的1/2,则原Na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接近于(  )
A.30%B.20%C.10%D.40%
6.
某溶液中存在 Cu2+、Ag+、Ba2+三种金属离子,用NaOH、Na2CO3、NaCl溶液使它们分别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溶液,滤出一种沉淀,所加溶液顺序正确的是(  )
A.Na2CO3、NaCl、NaOHB.NaOH、NaCl、Na2CO3
C.NaCl、Na2CO3、NaOHD.NaCl、NaOH、Na2CO3
7.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任何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来的是(  )
A.CuSO4、NaCl、KNO3、BaCl2
B.KCl、AgNO3、HCl、HNO3
C.HNO3、NaOH、Na2CO3、HCl
D.Fe(NO3)3、NaOH、H2SO4、KCl
8.
2019年3月21日14时48分许,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化工园区内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化学储罐发生爆炸事故,爆炸物质为苯。下图为苯的结构式,根据信息下列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B.一个苯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C.苯是一种可燃物
D.苯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1.
9.
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分别相等,它们不可是(    )
A.一种阳离子和一种原子团离子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C.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D.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10.
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a 是打开止水夹的时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开始时压强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
B.a 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
C.a 点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D.a 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
11.
为测定气球内的气体成分,有学生用超薄材料制成的气球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气球沉于烧杯底部,打开开关后,过一会儿气球从烧杯底部慢慢浮起,最后悬于烧杯口.气球内可能的气体是
A.甲烷B.氧气C.氯气D.氢气
12.
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某同学设计的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A.B.
C.D.
13.
黄铜渣中约含 Zn7%,ZnO 31%,Cu 50%,CuO 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Ⅱ中的操作均包含过滤
B.Ⅰ、Ⅱ中的现象均包含有无色气泡生成
C.Ⅰ中发生 2个化学反应
D.溶液 B中只含硫酸锌和水
14.
向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所示,则下述四种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①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
②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③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
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A.1个B.2个C.3个D.4个
15.
如右图,一木块漂浮于X中,向X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Y后最终木块上浮,则X与Y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序号
X
Y


食盐

氢氧化钙溶液
二氧化碳

稀硫酸
镁粉

硫酸铜溶液
铁粉
 
A.②④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
16.
t℃时,将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5g、10g、15g,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依次为a g、b g、c g,则a、b、c三者的关系为(  )
A.c═ 2b﹣aB.c= a +bC.c= a+2bD.c= 2a﹣b
17.
在盐酸、酒精、纯碱、熟石灰四种物质中,有关用途是:①建筑材料;②金属除锈;③洗涤剂;④燃料。按上述四种物质排列顺序的相应用途是(  )
A.②④③①B.③④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①③②
18.
在实验室里进行物质制备,下列各种利用原料及有关试剂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C  CO CO2  Na2CO3溶液
B.Cu  Cu(NO3)2溶液 Cu(OH)2
C.Fe  Fe2O3  Fe2(SO4)3溶液
D.CaO  Ca(OH)2溶液 NaOH溶液
19.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在下列塑料制品中,可选择作为食品包装袋的是(  )
A.聚氯乙烯B.聚乙烯、聚丙烯
C.氯乙烯、苯乙烯D.聚四氟乙烯

6.选择题(共1题)

20.函数f (x) = (2x)2的导数是(  )  

7.填空题(共1题)

21.
CO2的转化和利用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2016年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呼吸CO2”的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收CO2”,充电时该电池“放出CO2”。放电时,金属钠和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常见的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2018年5月,某杂志介绍了我国的一项研究成果:在一种新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应如图所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