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已知A B C D X Y Z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X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Y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D所属物质类别相同,D俗称烧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X的化学式是_____;A的一种用途是_____;D的化学式是_____;
⑵发生反应①的过程中伴随着_____(填“放热”或“吸热”)现象;
⑶若②是复分解反应,则Z所属物质的类别可能是_____(a.酸b.碱c.盐d.氧化物)
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C:_____(只要写一个);A与B:_____.

⑴X的化学式是_____;A的一种用途是_____;D的化学式是_____;
⑵发生反应①的过程中伴随着_____(填“放热”或“吸热”)现象;
⑶若②是复分解反应,则Z所属物质的类别可能是_____(a.酸b.碱c.盐d.氧化物)
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C:_____(只要写一个);A与B:_____.
2.简答题- (共3题)
2.
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的原因。
(2) 农药“波尔多液 ”由硫酸铜和石灰乳配制而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的原因。
(1)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的原因。
(2) 农药“波尔多液 ”由硫酸铜和石灰乳配制而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的原因。
3.计算题- (共2题)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7.
(1)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天然气属于______(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2)(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______(填化学式),可能有CO2和CO。
(3)(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将燃烧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猜想。
(现象与结论)①观察到A中______,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2。
②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③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______色,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交流与讨论)小武认为:从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那么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为了得到更可靠的结论,同学们建议在B、C之间连接一个与A相同的装置,则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5)小文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你认为是______。
(6)(解释与应用)日常生活中厨房里的燃气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CO,人吸入较多CO会发生中毒,中毒的原理是CO与人体血液中______结合使它失去输氧功能,因此厨房里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透气,防止发生中毒事故。
(2)(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______(填化学式),可能有CO2和CO。
(3)(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将燃烧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猜想。

(现象与结论)①观察到A中______,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2。
②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③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______色,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交流与讨论)小武认为:从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那么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为了得到更可靠的结论,同学们建议在B、C之间连接一个与A相同的装置,则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5)小文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你认为是______。
(6)(解释与应用)日常生活中厨房里的燃气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CO,人吸入较多CO会发生中毒,中毒的原理是CO与人体血液中______结合使它失去输氧功能,因此厨房里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透气,防止发生中毒事故。
5.单选题- (共13题)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数 |
B.不同种原子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的质子数不同 |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并且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均不改变 |
D.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属于混合物 |
13.
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蔗糖、果糖、葡萄糖都属于糖类,但糖类物质不一定有甜味 |
B.油脂和淀粉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油脂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C.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能跟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
D.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溶液都是液体 |
B.用加入洗涤剂的水刷洗盛过炒菜的盘子,其原理是乳化 |
C.20℃时,向饱和的糖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则食盐不能溶解 |
D.3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30克蔗糖,则3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30克 |
18.
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鉴别的一组溶液是
A.Na2SO4,BaCl2,KNO3,NaCl | B.Na2SO4,Na2CO3,BaCl2,HCl |
C.NaOH,Na2SO4,FeCl3,BaCl2 | D.NaCl,AgNO3,NaNO3,HCl |
19.
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 物质 | 目的 | 主要实验操作 |
A | NaCl固体(Na2CO3) | 除杂 | 加入过量稀盐酸,蒸发 |
B | 聚乙烯、聚氯乙烯 | 鉴别 | 取样,燃烧,闻气味 |
C | CaCl2和NaCl的混合物 | 分离 |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
D | 空气中NaOH变质程度 | 检验 | 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加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
A.A | B.B | C.C | D.D |
20.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缺铁或摄入的蛋白质不足都会发生贫血 |
B.为了个人卫生,应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 |
C.脂肪使人体臃肿肥胖,因此饮食中拒绝摄入油脂 |
D.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
6.多选题- (共2题)
21.
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
A.
在一定量的H2SO4和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C.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
等质量形状不同的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A.

B.

C.

D.

22.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BaSO4(KCl)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B | CaCO3(CaO) |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
C | N2(O2) | 通过灼热的足量的铜网 |
D | NaOH溶液(Na2CO3) | 滴加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
A. A B. B C. C D. D
7.填空题- (共8题)
29.
有图所示的仪器和KClO3、MnO2、稀H2SO4、石灰石、稀盐酸等药品供选择,若在实验室完成如下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处:

(1)制取并收集CO2气体,你选择的仪器和药品是__________(仪器填序号).
(2)若再补充一种药品,也可用上述制CO2的装置来制O2,你补充的药品是__________.
(3)若再补充一种仪器,并选择上述原有的仪器和药品制取并收集O2,你认为需要补充的仪器是__________,你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__.

(1)制取并收集CO2气体,你选择的仪器和药品是__________(仪器填序号).
(2)若再补充一种药品,也可用上述制CO2的装置来制O2,你补充的药品是__________.
(3)若再补充一种仪器,并选择上述原有的仪器和药品制取并收集O2,你认为需要补充的仪器是__________,你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简答题:(3道)
计算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