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的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1)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
;
猜想Ⅱ: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
则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阅资料)①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型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
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实验探究1)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
(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该部分变质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探究2)小红同学设计如图装置(铁架台略去),实验在27℃,101KPa下进行,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好装置;②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2g,放入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中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至瓶颈处;③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碳酸氢氧化钠溶液220mL。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_________ ;
(2)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________ ;

(3)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___ (填“有”或“没有”);
(4)变质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在27℃,101KPa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g/L)(计算结果精确至1%)
(提出问题3)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小亮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①中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 ;操作③中加热到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2)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
(3)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________ 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提出问题1)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

猜想Ⅱ: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
则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阅资料)①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型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

(实验探究1)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____ | 白色沉淀产生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加入____ | ______ | 证明猜想Ⅱ成立 |
(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该部分变质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探究2)小红同学设计如图装置(铁架台略去),实验在27℃,101KPa下进行,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好装置;②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2g,放入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中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至瓶颈处;③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碳酸氢氧化钠溶液220mL。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_________ ;
(2)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________ ;

(3)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___ (填“有”或“没有”);
(4)变质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在27℃,101KPa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g/L)(计算结果精确至1%)
(提出问题3)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小亮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①中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 ;操作③中加热到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2)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
(3)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________ 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单选题- (共11题)
2.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NaCl、AgNO3、Na2SO4 | B.H2SO4、NaCl、Na2CO3 |
C.Na2SO4、KNO3、NaOH | D.BaCl2、NaCl、K2SO4 |
3.
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
B.向一定量的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
C.向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 |
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
4.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用硫酸除铁锈:FeO+H2SO4=FeSO4+H2O
B.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 + H2O=H2CO3
C. 医疗上用碱性物质中和过多胃酸:NaOH + HCl=NaCl + H2O
D.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2Fe+6HCl=2FeCl3 +3H2↑
A. 用硫酸除铁锈:FeO+H2SO4=FeSO4+H2O
B.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 + H2O=H2CO3
C. 医疗上用碱性物质中和过多胃酸:NaOH + HCl=NaCl + H2O
D.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2Fe+6HCl=2FeCl3 +3H2↑
5.
为得到纯净的物质,某同学设计下表中的除杂方法,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NaCl溶液 | Na2CO3 | 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
B | N2气体 | O2 |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
C | CuO粉末 | C |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
D | KCl溶液 | CuCl2 | 加入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 |
A.A | B.B | C.C | D.D |
6.
如图所示,处于连线两端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组别是( )


| 甲 | 乙 | 丙 | 丁 |
A | C | O2 | H2SO4 | CuO |
B | Fe | H2SO4 | CuCl2 | NaOH |
C | NaOH | CO2 | KOH | CuCl2 |
D | Na2SO4 | Ba(OH)2 | HCl | Ba(NO3)2 |
A.A | B.B | C.C | D.D |
9.
经测定某些食物的pH值近似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柠檬 | 鸡蛋清 | 苹果 | 西红柿 | 牛奶 |
2.3 | 7.9 | 3.1 | 4.2 | 6.5 |
A.牛奶和鸡蛋清均属碱性食品 |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
C.柠檬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 D.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强。 |
10.
如图是某同学鉴别NH4N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熟石灰; 乙:稀盐酸 |
B.甲:水; 乙:氢氧化钠溶液 |
C.甲:氢氧化钠溶液;乙:水 |
D.甲:稀盐酸; 乙:氯化钠溶液 |
11.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的推理正确的是( )
A.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
B.向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该项溶液一定显酸性 |
C.酸和碱的溶液能与指示剂反应,所以所有的酸和碱都能使指示剂变色 |
D.盐酸溶液、硫酸溶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硝酸溶液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
12.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等离子,可将粗盐溶于水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 加入适量盐酸,② 加过量NaOH溶液,③ 加过量Na2CO3溶液,④ 加过量BaCl2溶液,⑤ 过滤。下列操顺序合理作的是
① 加入适量盐酸,② 加过量NaOH溶液,③ 加过量Na2CO3溶液,④ 加过量BaCl2溶液,⑤ 过滤。下列操顺序合理作的是
A.②③④⑤① | B.②④③⑤① | C.④②③①⑤ | D.④③②①⑤ |
3.选择题- (共2题)
4.填空题- (共3题)
15.
I.下图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稀盐酸中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
(2)反应①中石蕊溶液变为______色。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______(填序号)。
(5)若X的溶液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CuSO4、Na2CO3)中的____。

(6)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上图中的反应③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该实验是将____溶液逐滴滴入到另一种溶液中的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1)稀盐酸中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
(2)反应①中石蕊溶液变为______色。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______(填序号)。
(5)若X的溶液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CuSO4、Na2CO3)中的____。

(6)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上图中的反应③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该实验是将____溶液逐滴滴入到另一种溶液中的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16.
如图是A. B. 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①t2℃时,A. B. C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②有t1℃时A的饱和溶液80g,其中A的质量为______g.
③将t3℃时A. B. 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后,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①t2℃时,A. B. C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②有t1℃时A的饱和溶液80g,其中A的质量为______g.
③将t3℃时A. B. 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后,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