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110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995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5

1.单选题(共16题)

1.
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车胎爆炸B.玻璃刀划割玻璃
C.鸡蛋变臭D.电灯泡通电发光
2.
在一密闭容器内放置一定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让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它们的质量变化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4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
待测
32
26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丙、丁的质量变化量之比为3:2:1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D.待测质量为4g
3.
用 “    ”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

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2︰1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D.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4.
如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
A.铜B.硫酸铜C.二氧化锰D.豆浆
5.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比原子大
B.活性炭脱色的原理是活性炭将有色分子吸附在疏松多孔的结构中使之不能再运动
C.过氧化氢分解后有氧气说明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分子
D.原子可转化为离子,离子也可以转化为原子
6.
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g
B.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
C.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6:1:8
7.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逻辑合理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
C.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必须得有氧气参加
D.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8.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具有氧化、凝聚、杀菌等功能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2B.+3C.+4D.+6
9.
空气污染指数(API)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
C.可吸入颗粒物D.二氧化氮
10.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C.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并发出黄色火焰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11.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10 mL量筒准确量取8.56 mL蒸馏水
B.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C.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再熄灭酒精灯
D.在称量10.5 g药品时,如天平偏左,应从左盘减少药品直到天平恰好平衡
12.
质量相等两份药品甲和乙,其中甲为纯净的氯酸钾,乙为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收集到氧气的总质量M(纵坐标)随反应时间t(横坐标)的变化的函数图象正确的是()
A.B.
C.D.
13.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可作气焊时的燃料
B.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
C.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D.氧气在降温加压时可变成淡蓝色的液体
14.
下列关于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说明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C.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5.
符合“建设三生三宜品质城市,让南岸颜值更高气质更佳”这一主题的是(    )
A.将工厂烟囱加高后直接排放废气
B.禁止使用化肥、农药,防止水体污染
C.生活污水处理达标之后再排放
D.为方便游客,提倡使用一次性餐盒和筷子
16.
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D.点酒精灯

2.填空题(共5题)

17.
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固体,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把一小块钠投入水中,它能浮于水面上,并且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那是因为它和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同时放出热量。钠露置在空气中,很快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然而把它在空气中点燃却生成的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
(1)上述信息中,属于钠物理性质的是___。(需写出四点)
(2)某同学提出可以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点燃钠,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钠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
①写出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②实验完毕,该同学发现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空气体积的1/5,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___。

A 钠的用量不足
B 瓶塞没有塞紧
C 插入燃烧匙过慢
D 未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
E 弹簧夹没夹紧,部分气体从导管逸出
18.
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得氯气,从而发现了氯元素,此反应为MnO2+4HClMnCl2+2H2O+x↑,通常情况下,氯气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约为空气的2.5倍。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___。
(2)次氯酸(HC1O)常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生活中常用次氯酸钙(Ca(ClO)2)和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制取得到,同时生成碳酸钙,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提出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上述制取氯气的反应中___发生了氧化反应。
19.
现有Mg、H2O、H2、O2、KMnO4五种物质,按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两个化合反应:___;___。
两个分解反应:___;___。
20.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亚铁离子___
(2)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
(3)4个硫酸根离子___
(4)画出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
(5)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的粒子是___
(6)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与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
21.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第3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外的非金属元素的有___(填元素名称)
(2)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如图,第3周期中某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如图,则x=___,m=___。

3.实验题(共2题)

22.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答:

(1)指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 b___。
(2)实验室选若用C装置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气流应该由___口进。
(3)乙炔(C2H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用电石(CaC2 ,一种灰黑色块状物)和水反应来制取乙炔,同时生成氢氧化钙,由于反应非常剧烈,放出大量的热,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发生装置应该选择图中的___,若用如图装置来收集乙炔,乙炔应从___端进入,写出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___。
23.
广益中学的同学们郊游时从河沟中取了一些浊水打算饮用,他们对水进行了处理,请根据他们的净水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向浊水中加入絮凝剂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底部有一层沉积物,小艾同学用图甲的方法除去沉积物。仪器A的作用是___。

(2)之后获得一杯澄清的水,但是这杯澄清的水有点气味,同学们又将水通过了如图乙所示的净水装置除味,为鉴别从此装置出来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使用___。
(3)若利用丙装置制蒸馏水,为保证冷却效果良好仪器d中水流的方向应该是___。
(4)丁是电解水的装置,正极产生气体的检验方法是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