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该固体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Ⅰ固体的成分分析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NaHCO3;
②CaCl2溶液的pH=7。
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未变质,只有NaOH
猜想Ⅱ:固体全部变质,只有Na2CO3
猜想Ⅲ:固体部分变质,是NaOH 和Na2CO3的混合物
(原因分析)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小聪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此他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___,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组内其他三位同学分别取小聪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表所示实验。
(实验结论)小钱、小徐的实验中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是红色,于是他们都得出猜想Ⅲ正确。
(反思评价)(一)老师指出,仅凭小钱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无法确定猜想Ⅲ正确,理由是___。
(二)根据小徐的结论推测小陆实验现象是___。
Ⅱ固体中各成分含量
(提出问题)如何测定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一)小陆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 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纯度,小组内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以,其理由可能是___;
(二)小钱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了装置II.请分析:装置II中A的作用___;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E装置的作用是___。
(实验结论)称取10g样品于圆底烧瓶中,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D增重2.2g,请你计算出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反思评价)(一)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除了因为空气中有二氧化碳,还因为___。
(二)若将上述5g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溶解在45g水中,得到的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___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Ⅰ固体的成分分析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NaHCO3;
②CaCl2溶液的pH=7。
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未变质,只有NaOH
猜想Ⅱ:固体全部变质,只有Na2CO3
猜想Ⅲ:固体部分变质,是NaOH 和Na2CO3的混合物
(原因分析)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小聪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此他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___,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组内其他三位同学分别取小聪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表所示实验。
同学 | 小钱 | 小徐 | 小陆 |
实验操作 |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 |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 | 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
(实验结论)小钱、小徐的实验中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是红色,于是他们都得出猜想Ⅲ正确。
(反思评价)(一)老师指出,仅凭小钱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无法确定猜想Ⅲ正确,理由是___。
(二)根据小徐的结论推测小陆实验现象是___。
Ⅱ固体中各成分含量
(提出问题)如何测定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一)小陆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 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纯度,小组内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以,其理由可能是___;
(二)小钱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了装置II.请分析:装置II中A的作用___;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E装置的作用是___。
(实验结论)称取10g样品于圆底烧瓶中,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D增重2.2g,请你计算出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反思评价)(一)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除了因为空气中有二氧化碳,还因为___。
(二)若将上述5g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溶解在45g水中,得到的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___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综合题- (共1题)
2.
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如果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前后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选用___,常用此收集方法的原因是___,某同学取一定浓度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浑浊,可能的原因___
(4)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实验过程]检查装置气密性,如图2所示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分析]锥形瓶J的热水剧烈沸腾的原因是___。
[实验反思]有观点认为只需要进行实验操作Ⅱ,即可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你对该观点的看法是___(选填“赞同”或“不赞同”),理由是___。

(1)写出图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如果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前后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选用___,常用此收集方法的原因是___,某同学取一定浓度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浑浊,可能的原因___
(4)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实验过程]检查装置气密性,如图2所示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 |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Ⅰ | 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K3、K4.将20mL水注入锥形瓶I中,关闭弹簧夹K1,振荡瓶J,打开弹簧夹K2. | 无明显现象 |
Ⅱ | 关闭弹簧夹K2,打开弹簧夹K4,将20mL 稀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K中,关闭弹簧夹K4,振荡瓶J,打开弹簧夹K3. | 锥形瓶J中的热水剧烈沸腾 |
[实验分析]锥形瓶J的热水剧烈沸腾的原因是___。
[实验反思]有观点认为只需要进行实验操作Ⅱ,即可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你对该观点的看法是___(选填“赞同”或“不赞同”),理由是___。
3.流程题- (共1题)
3.
工业上制备K2SO4晶体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请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
(2)写出反应Ⅰ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aCO3和_____(填化学式)。
(4)不用水而用饱和K2SO4溶液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的原因是_____。

请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
(2)写出反应Ⅰ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aCO3和_____(填化学式)。
(4)不用水而用饱和K2SO4溶液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的原因是_____。
4.单选题- (共14题)
4.
下列化学方程式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Fe+H2SO4═FeSO4+H2↑ |
B.H2SO4+Cu(OH)2═CuSO4+2H2O |
C.Cu+2AgNO3═Cu(NO3)2+2Ag |
D.SO2+2NaOH═Na2SO3+H2O |
5.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甲烷、一氧化碳、氢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①无色气体在足量氧气中燃烧;②燃烧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装置增重3.6克;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溶液的洗气瓶,装置增重4.4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气体可能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
B.该气体可能只含有甲烷、一氧化碳 |
C.该气体一定只含有甲烷 |
D.该气体一定只含有甲烷、氢气 |
7.
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火能燃烧甚至会发生爆炸,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 |
B.三甲基一氯硅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1 |
C.三甲基一氯硅属于有机化合物 |
D.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共14个原子构成 |
8.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氮气可用作食品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
D.空气中的CO2气体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 |
9.
“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降低碳的排放。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
B.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
C.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
D.讲究卫生,尽量多用一次性餐具 |
12.
某同学梳理归纳以下知识:
①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②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此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大了;
④将纯锌片浸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锌片表面有一层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
⑤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⑥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只能组成同一种物质。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②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此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大了;
④将纯锌片浸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锌片表面有一层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
⑤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⑥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只能组成同一种物质。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13.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D.t2℃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
14.
根据实践经验,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 |
B.用食盐水、鸡蛋壳和澄清石灰水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 |
C.用食用小苏打、柠檬酸、果汁、蔗糖和水自制汽水 |
D.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紫罗兰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 |
15.
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 物质 | 选用试剂(过量) | 操作方法 |
A | CaO(CaCO3) | 水 | 加水溶解、过滤 |
B | CO(CO2) | 氢氧化钠溶液 | 混合气体通过溶液后干燥 |
C | FeSO4溶液(CuSO4) | 锌粉 | 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盐酸(H2SO4) | 硝酸钡溶液 | 加入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A.A | B.B | C.C | D.D |
16.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蘸取部位变黑 |
B.铁锈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内,溶液变浅绿色 |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固体表面会变潮湿 |
D.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可见到瓶口冒白雾 |
5.选择题- (共1题)
6.填空题- (共3题)
19.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①生活中一些食物pH的近似值范围如下:橘子汁3.0﹣4.0;泡菜3.2﹣3.6;牛奶6.3﹣6.6;鸡蛋清7.6﹣8.0,胃酸过多的病人比较适合吃以上食物中的___;平时为了缓解因胃酸过多而引起的胃痛,可以服用药物[含Al(OH)3)]中和过多的胃酸,请你写出中和胃酸过多的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
②工人给大桥钢铁器件喷上油漆,目的是为了防止铁生锈。生活中我们常用稀盐酸来去除表面的铁锈,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若要配制500克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用来除铁锈,则需要36.5%的浓盐酸___克。
①生活中一些食物pH的近似值范围如下:橘子汁3.0﹣4.0;泡菜3.2﹣3.6;牛奶6.3﹣6.6;鸡蛋清7.6﹣8.0,胃酸过多的病人比较适合吃以上食物中的___;平时为了缓解因胃酸过多而引起的胃痛,可以服用药物[含Al(OH)3)]中和过多的胃酸,请你写出中和胃酸过多的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
②工人给大桥钢铁器件喷上油漆,目的是为了防止铁生锈。生活中我们常用稀盐酸来去除表面的铁锈,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若要配制500克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用来除铁锈,则需要36.5%的浓盐酸___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综合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