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我市某地石灰石资源丰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托盘天平称取了5份石灰石样品,分别加入各盛有200.0克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假设杂质不反应),得如下实验数据:
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并回答:
(1)实验编号为_______的实验数据有明显错误。
(2)这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________。
实验编号 | 1 | 2 | 3 | 4 | 5 |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g | 12.5 | 25.0 | 37.5 | 50.0 | 62.5 |
生成CO2的质量/g | 4.4 | 7.5 | 13.2 | 17.6 | 17.6 |
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并回答:
(1)实验编号为_______的实验数据有明显错误。
(2)这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__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2.
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E为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X是最常见的金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_____;
(3)反应③、④的化学方程式:③_____;④_____;
(4)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写一点即可);
(5)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⑤,其名称为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_____;
(3)反应③、④的化学方程式:③_____;④_____;
(4)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写一点即可);
(5)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⑤,其名称为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的pH=7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反思拓展)若要验证猜想Ⅱ正确,在实验②中还可以用以下____代替Na2CO3溶液。
(交流提升)在探究该中和反应的产物组成时,只需一步就可达到目的: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_____溶液观察现象即可。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的pH=7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 | 未见变红 | 猜想Ⅲ错误 |
②再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 | ____ | 猜想Ⅱ正确 |
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反思拓展)若要验证猜想Ⅱ正确,在实验②中还可以用以下____代替Na2CO3溶液。
A.Zn | B.Cu | C.CuO | D.BaCl2溶液 |
4.单选题- (共9题)
4.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微粒观: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
B.能量观: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
C.守恒观: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
D.分类观:纯碱和烧碱从组成上都属于碱 |
5.
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如图),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可燃冰的最大特点是能量密度高,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依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方程式为CH4+O2![]() |
B.反应前后,元素和分子的种类都没有变化 |
C.反应前后,氢原子、碳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
D.反应中A、B、C、D四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3:2 |
6.
下列叙述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利用其是化学性质的是( )
A.酒精挥发﹣﹣石墨用于制作铅笔芯 |
B.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石蜡燃烧 |
C.钢铁生锈﹣﹣苹果榨汁 |
D.干冰升华﹣﹣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
7.
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g |
B.锂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金属锂能与O2反应生成Li2O3 |
C.x=8时,图乙表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D.x=7时,图乙所示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Cl﹣ |
9.
无色液体X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将其分成等量的三份,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石灰水、酚酞试液,产生的现象如表。则X是下列选项中的( )
加入的物质 | 稀盐酸 | 石灰水 | 酚酞试液 |
现象 | 有气泡冒出 | 有白色沉淀 | 变成红色 |
A.Na2CO3溶液 | B.稀硫酸 | C.NaOH溶液 | D.NaCl溶液 |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 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O | CO2 |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
B | HNO3溶液 | H2SO4 溶液 | 加入适量 BaCl2溶液,过滤 |
C | NaOH 溶液 | Na2CO3 溶液 |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
D | AgNO3 溶液 | Cu(NO3)2 溶液 | 加入适量的铜粉,过滤 |
A.A | B.B | C.C | D.D |
12.
保护碧水蓝天,共享美丽菏泽。下列做法,错误是( )
A.短距离出行骑共亨单车,绿色低碳 |
B.市区禁放烟花爆竹,文明过春节 |
C.大力发展露天烧烤,丰富饮食文化 |
D.回收废旧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
5.选择题- (共1题)
13.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历史典故与民族精神内涵对应正确的( )
①土尔扈特部东归——爱好和平
②大禹化干戈为玉帛——团结统一
③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
④台湾人民抗击荷兰殖民者——爱国主义
6.填空题- (共2题)
14.
按要求从甲烷、碳酸、氯化钠、碳酸钠、氧化钙、氢氧化钡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汽水中的一种酸_____。
(2)一种常做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
(3)一种常做调味品的盐_____。
(4)一种可溶性碱_____。
(1)汽水中的一种酸_____。
(2)一种常做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
(3)一种常做调味品的盐_____。
(4)一种可溶性碱_____。
15.
A、B、C三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其中A、C烧杯中水温为10℃,B烧杯中水温为3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所得现象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1)你认为_______(填A、B、C)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图分析,10℃时,A、C两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30℃时,C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将A烧杯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你认为_______(填A、B、C)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图分析,10℃时,A、C两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30℃时,C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将A烧杯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