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维生素是人体必备的营养物质,某种维生素D2的化学式C28H44O,计算:
(1)每个维生素D2分子中有____________个原子;
(2)维生素D2中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8g维生素D2中的氧元素____________g。
(1)每个维生素D2分子中有____________个原子;
(2)维生素D2中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8g维生素D2中的氧元素____________g。
2.
向盛有193.8g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请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推断题- (共1题)
3.
A~I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已知A为金属单质,其他均为化合物,F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为一种常见的不挥发性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H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H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某化学课堂上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 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 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 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其中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_。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酚酞溶液.铁片.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进行探究。
[得出结论] 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 (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方案①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再选择一种与以上三种试剂属于不同类别的试剂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实验] 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 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 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其中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_。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 | ①加入酚 酞溶液 | ②加入铁片 | ③滴入溶液 |
实验操作 | ![]() | ![]() | ![]() |
实验现象 | 溶液不变色 | _________________ | 产生气泡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 H2SO4 | 溶液中有 H2SO4 | 溶液中有 H2SO4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酚酞溶液.铁片.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进行探究。
[得出结论] 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 (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方案①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再选择一种与以上三种试剂属于不同类别的试剂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9题)
7.
类比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比和推理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有吸水性 |
B.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
D.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
8.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蒸馏水 |
B.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C.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
D.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可停止加热 |
9.
镍(Ni)和锰(Mn)都是重要金属,将Ni丝插入Mn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插入CuCl2溶液中,Ni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Cu、Mn、Ni | B.Mn、Ni、Cu | C.Ni、Mn、Cu | D.Mn、Cu、Ni |
11.
某校在“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发起了“向雾霾宣战”的主题活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植树种草.美化校园 | B.将废纸.落叶等收集起来一次性焚烧 |
C.使用清洁能源 | D.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
12.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
5.填空题- (共3题)
14.
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请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家用净水器含有大量的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__性。
(2)用洗洁精清洗碗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
(3)用稀盐酸除铁锈,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用CO还原赤铁矿石冶炼金属铁的化学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家用净水器含有大量的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__性。
(2)用洗洁精清洗碗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
(3)用稀盐酸除铁锈,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用CO还原赤铁矿石冶炼金属铁的化学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氮原子___________ (2)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3)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
(1)2个氮原子___________ (2)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3)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
16.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 ℃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2)t2℃时,将20gA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是 g.
(3)若B中含有少量A,可用 的方法提纯B.
(4)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 (填“A”、“B”、“C”或“无法确定”)

(1)在 ℃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2)t2℃时,将20gA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是 g.
(3)若B中含有少量A,可用 的方法提纯B.
(4)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 (填“A”、“B”、“C”或“无法确定”)
6.实验题- (共1题)
1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请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O2,则应选择发生装置___________。该套装置有一处不足的地方,请你加以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导管_____________(填①或②)处通入F装置.
(4)已知氨气(NH3)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化学方程式为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 2H2O,制取氨气时,其发生装置应选________(填字母),收集方法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O2,则应选择发生装置___________。该套装置有一处不足的地方,请你加以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导管_____________(填①或②)处通入F装置.
(4)已知氨气(NH3)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化学方程式为2NH4Cl + Ca(OH)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