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第三联盟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983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5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用过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忘了盖瓶盖,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做了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①:没有变质;猜想②:_____;猜想③:完全变质;
(方案讨论)为了验证猜想②或猜想③,甲、乙、丙分别提出了如下方案:甲:向溶液中滴加酚酞,酚酞变红,则猜想③成立,否则猜想②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
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溶液,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判断猜想③成立还是猜想②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
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判断猜想③成立还是猜想
②成立,同学们通过分析认为此方案合理。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猜想_____不成立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
有_____
猜_____想成立
 
(反思与交流)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所以要_____保存。

2.单选题(共13题)

2.
下列各组离子在pH=13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K+、Cl-、CO32-B.H+、Na+、CO32-、SO42-
C.NH4+、K+、NO3-、Cl-D.Cu2+、Ca2+、Cl-、NO3-
3.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1 个 X 分子中有 3 个原子
C. 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 1:1    D.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改变
4.
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 C76H52O46。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宁酸属于氧化物
B.单宁酸是由 76 碳原子、52 个氢原子和 46 个氧原子构成的
C.单宁酸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76:52:46
D.单宁酸中 C 元素质量分数为 53.6%
5.
关于太阳能路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合金灯柱属于金属材料
B.灯泡中填充氮气作保护气
C.这种路灯可以节约能源,绿色环保
D.硅电池板中的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6.
下列相关说法用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相关说法
解释
A
品红在水中扩散
分子不断运动
B
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二者之和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盐酸、硫酸溶液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AB.BC.CD.D
7.
下列有关实验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
B.向久置空气中的熟石灰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C.在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D.把Cu丝分别插入FeSO4和AgNO3溶液中可以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8.
把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Z、M的盐溶液中,实验结果如下表,其中“/”表示金属与盐不反应, “√”表示金属与盐能反应。
金属 溶液
Z的盐溶液
M的盐溶液
X


Y


 
上述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Z、M、X、YB.M、X、Z、YC.Z、X、M、YD.Z、Y、X、M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B.汽油和洗涤剂去除油污的原理完全相同
C.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农作物秸秆和垃圾
D.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高温条件和生成还原剂CO
10.
下列图像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A.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B.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烧碱溶液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
D. 20℃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
11.
我们已经学习很多物质并进行分类,下列各组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盐酸、氯化氢、食盐B.氢氧化钙、消石灰、生石灰
C.氢氧化钠、烧碱、火碱D.冰、干冰、水
12.
下列各组物质,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   )
A.石灰石与盐酸B.NaOH+HCl
C.BaCl2+H2SO4D.Fe2O3+HCl
13.
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 75g 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如果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 82.7g 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0%B.44%C.48%D.52%
14.
人体内的下列体液中,呈酸性的是(   )
A.血浆(pH 7.35~7.45)B.胃液(pH 0.9~1.5)
C.胆汁(pH 7.1~7.3)D.胰液(pH 7. 5~8.0)

3.填空题(共3题)

15.
(1)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2个氢原子_____;
②4个铵根离子_____;
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如图是硒原子的

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①如图中m的值为_____,n的值为_____;
②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周期,硒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
16.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问题:
(1)用盐酸除铁锈_____;
(2)烧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用适量的稀盐酸可以将它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会损坏铝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_____。
17.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主要通过①沉淀②吸附③过滤④投药消毒(用漂白粉等)等对自然水进行净化,其合理的步骤顺序是_____(填序号);可用_____来检测水的酸碱度是否达到标准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_____。
②t1℃时,完全溶解5g丙物质至少需要水_____g。
③t2℃时,将2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甲的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可以用图中_____点(填“a”、“b”、“c”)表示。
④将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甲<丙
C析出固体质量:甲>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丙

4.实验题(共1题)

18.
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在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结果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①_____,②_____。
(3)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上图所示的H装置和I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_____→F。
(4)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发生装置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收集方法可采用______填“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若用如图J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_____。.
(5)某超市卖的纯碱(Na2CO3)产品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该纯碱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他们取12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盐酸100g,烧杯中没有残留不溶物,称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07.6g。计算:
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