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用过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忘了盖瓶盖,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做了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①:没有变质;猜想②:_____;猜想③:完全变质;
(方案讨论)为了验证猜想②或猜想③,甲、乙、丙分别提出了如下方案:甲:向溶液中滴加酚酞,酚酞变红,则猜想③成立,否则猜想②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
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溶液,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判断猜想③成立还是猜想②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
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判断猜想③成立还是猜想
②成立,同学们通过分析认为此方案合理。
(实验验证)
(反思与交流)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所以要_____保存。
(提出猜想)猜想①:没有变质;猜想②:_____;猜想③:完全变质;
(方案讨论)为了验证猜想②或猜想③,甲、乙、丙分别提出了如下方案:甲:向溶液中滴加酚酞,酚酞变红,则猜想③成立,否则猜想②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
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溶液,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判断猜想③成立还是猜想②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
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判断猜想③成立还是猜想
②成立,同学们通过分析认为此方案合理。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猜想_____不成立 |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 | 有_____ | 猜_____想成立 |
(反思与交流)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所以要_____保存。
2.单选题- (共13题)
2.
下列各组离子在pH=13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K+、Cl-、CO32- | B.H+、Na+、CO32-、SO42- |
C.NH4+、K+、NO3-、Cl- | D.Cu2+、Ca2+、Cl-、NO3- |
3.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1 个 X 分子中有 3 个原子
C. 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 1:1 D.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改变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1 个 X 分子中有 3 个原子
C. 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 1:1 D.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改变
4.
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 C76H52O46。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宁酸属于氧化物 |
B.单宁酸是由 76 碳原子、52 个氢原子和 46 个氧原子构成的 |
C.单宁酸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76:52:46 |
D.单宁酸中 C 元素质量分数为 53.6% |
6.
下列相关说法用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 相关说法 | 解释 |
A | 品红在水中扩散 | 分子不断运动 |
B | 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二者之和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C | 盐酸、硫酸溶液显酸性 | 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
D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 分子构成不同 |
A.A | B.B | C.C | D.D |
7.
下列有关实验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 |
B.向久置空气中的熟石灰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
C.在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D.把Cu丝分别插入FeSO4和AgNO3溶液中可以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
8.
把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Z、M的盐溶液中,实验结果如下表,其中“/”表示金属与盐不反应, “√”表示金属与盐能反应。
上述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金属 溶液 | Z的盐溶液 | M的盐溶液 |
X | ∕ | √ |
Y | ∕ | ∕ |
上述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Z、M、X、Y | B.M、X、Z、Y | C.Z、X、M、Y | D.Z、Y、X、M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
B.汽油和洗涤剂去除油污的原理完全相同 |
C.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农作物秸秆和垃圾 |
D.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高温条件和生成还原剂CO |
10.
下列图像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A.![]() |
B.![]() |
C.![]() |
D.![]() |
13.
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 75g 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如果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 82.7g 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0% | B.44% | C.48% | D.52% |
3.填空题- (共3题)
15.
(1)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2个氢原子_____;
②4个铵根离子_____;
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如图是硒原子的

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①如图中m的值为_____,n的值为_____;
②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周期,硒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
①2个氢原子_____;
②4个铵根离子_____;
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如图是硒原子的

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①如图中m的值为_____,n的值为_____;
②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周期,硒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
16.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问题:
(1)用盐酸除铁锈_____;
(2)烧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用适量的稀盐酸可以将它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会损坏铝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_____。
(1)用盐酸除铁锈_____;
(2)烧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用适量的稀盐酸可以将它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会损坏铝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_____。
17.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主要通过①沉淀②吸附③过滤④投药消毒(用漂白粉等)等对自然水进行净化,其合理的步骤顺序是_____(填序号);可用_____来检测水的酸碱度是否达到标准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_____。
②t1℃时,完全溶解5g丙物质至少需要水_____g。
③t2℃时,将2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甲的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可以用图中_____点(填“a”、“b”、“c”)表示。
④将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甲<丙
C析出固体质量:甲>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丙
(1)自来水厂主要通过①沉淀②吸附③过滤④投药消毒(用漂白粉等)等对自然水进行净化,其合理的步骤顺序是_____(填序号);可用_____来检测水的酸碱度是否达到标准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_____。
②t1℃时,完全溶解5g丙物质至少需要水_____g。
③t2℃时,将2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甲的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可以用图中_____点(填“a”、“b”、“c”)表示。
④将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甲<丙
C析出固体质量:甲>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丙
4.实验题- (共1题)
18.
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在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结果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①_____,②_____。
(3)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上图所示的H装置和I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_____→F。
(4)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发生装置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收集方法可采用______填“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若用如图J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_____。.
(5)某超市卖的纯碱(Na2CO3)产品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该纯碱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他们取12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盐酸100g,烧杯中没有残留不溶物,称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07.6g。计算:
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在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结果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①_____,②_____。
(3)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上图所示的H装置和I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_____→F。
(4)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发生装置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收集方法可采用______填“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若用如图J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_____。.
(5)某超市卖的纯碱(Na2CO3)产品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该纯碱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他们取12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盐酸100g,烧杯中没有残留不溶物,称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07.6g。计算:
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