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3.
下图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R点表示_________
(2)当温度高于4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
(3)若将6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M克,冷却至10℃,没有晶体析出的物质是____。
(4)30℃时10g的C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____溶液(填饱和、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
(5)要想从B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的晶体,最好采取____方法,要想从混有少量B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以采取______方法。
(6)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60℃降温到20℃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

(1)R点表示_________
(2)当温度高于4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
(3)若将6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M克,冷却至10℃,没有晶体析出的物质是____。
(4)30℃时10g的C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____溶液(填饱和、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
(5)要想从B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的晶体,最好采取____方法,要想从混有少量B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以采取______方法。
(6)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60℃降温到20℃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
2.计算题- (共3题)
4.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稀盐酸90g,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14g。(假设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______g。
(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
(3)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______g。
(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
(3)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6.
现有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加入食盐10克 | B.加入水50克 |
C.蒸发掉水50克 | D.加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食盐 |
3.流程题- (共1题)
7.
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

(1)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_____;金属B是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在蒸发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
(3)写出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4)实验步骤②中除加入稀硫酸外,还可选用下列试剂_____(填标号)。
a.硝酸银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硫酸亚铁溶液

(1)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_____;金属B是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在蒸发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
(3)写出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4)实验步骤②中除加入稀硫酸外,还可选用下列试剂_____(填标号)。
a.硝酸银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硫酸亚铁溶液
4.综合题- (共1题)
8.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

(1)如图所示,实验I是制备蒸馏水的装置,实验II是电解水的装置.
①实验Ⅰ中水从A转移到B中,体现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
②实验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试管D中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当试管D中气体的体积为n时,试管C中气体体积约为___.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同,则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乙(填“>”、“<”或“=”).
②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 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 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 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3)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 ④→⑤可析出53.9g KNO3晶体
B 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D 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6g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1)如图所示,实验I是制备蒸馏水的装置,实验II是电解水的装置.
①实验Ⅰ中水从A转移到B中,体现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
②实验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试管D中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当试管D中气体的体积为n时,试管C中气体体积约为___.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同,则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乙(填“>”、“<”或“=”).
②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 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 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 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3)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 ④→⑤可析出53.9g KNO3晶体
B 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D 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6g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5.单选题- (共22题)
12.
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分别向质量相等的铁片和锌片中滴加稀硫酸![]() |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
C.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
D.向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中滴加水![]() |
14.
X、Y、Z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的三种金属,它们在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①X+YSO4=XSO4+Y ②Y+2ZNO3=Y(NO3)2+2Z ③X+H2SO4=XSO4+H2↑ ④Z与H2SO4不发生反应。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满足( )
A.X>Y>Z | B.Z>Y>X |
C.Y>Z>X | D.X>Z>Y |
15.
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
B.生成H2的质量M<N |
C.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 |
D.产生H2的速率N>M |
16.
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滤渣中一定有Fe粉 | B.滤渣中一定有Cu粉 |
C.滤液中一定有Fe2+ | D.滤液中一定有Ag+、Cu 2+ |
19.
把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内含少量未溶解的KNO3晶体)的试管与一根U形管连通,U形管内盛有水,并将试管插在盛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往烧杯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此时试管内的KNO3溶液的质量以及U形管中液面变化分别为( )


A.减少、左高右低 | B.增加、左高右低 |
C.减少、左低右高 | D.增加、左低右高 |
22.
对“10%的食盐溶液”含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
A.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 |
B.100g食盐溶液中溶解了10g食盐 |
C.将10g食盐溶于90g水中形成的溶液 |
D.该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10 |
23.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
B.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
C.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
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
24.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
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
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
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
27.
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8.
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
29.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
6.选择题- (共4题)
33.
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
②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正价
③金属性越强的元素相应的离子氧化性越弱
④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少于4.
34.
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
②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正价
③金属性越强的元素相应的离子氧化性越弱
④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少于4.
7.填空题- (共1题)
8.实验题- (共2题)
36.
为了研究炼铁原理,某校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按如图所示,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进行实验,现请你一起参与。

(1)该实验开始时,要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其目的是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装置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B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该实验开始时,要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其目的是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装置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B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7.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粗盐(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g20%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操作①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
(2)操作⑤对应的实验中,停止加热的恰当时机是_______.
(3)该同学实验中缺少过滤操作,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20%的氯化钠溶液.
(4)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右,应____。
A 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 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 调节平衡螺母 D 在右盘加砝码
(5)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采用如图所示观察方式量取水,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填“>”、“<”或“=”)20%.

实验一: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操作①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
(2)操作⑤对应的实验中,停止加热的恰当时机是_______.
(3)该同学实验中缺少过滤操作,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20%的氯化钠溶液.
(4)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右,应____。
A 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 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 调节平衡螺母 D 在右盘加砝码
(5)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采用如图所示观察方式量取水,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填“>”、“<”或“=”)20%.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计算题:(3道)
流程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