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钙被称为人体中的“钢筋混凝土”。
(人体中的钙)
(1)人体缺钙不会导致_____(填字母,下同)。
A 侏儒症 B 佝偻病 C 骨质疏松
(2)人体中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形式存在,其中磷酸根(PO4)化合价为_____。
(单质钙)
提出问题:钙的化合物很多,为什么我们很少提起单质钙呢?
思考猜想:钙的化学性质活泼。
实验验证一:

查阅资料:在一个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同时就有元素化合价降低。
(3)实验结论:①写出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该反应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干燥剂中的钙)
提出问题:一包生石灰干燥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有哪些固体?
猜想假设:固体中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实验验证二:
(4)取固体样品加入水中,若温度明显升高,则含有_____;滴加酚酞后液体变红;继续加足量稀盐酸,如观察到_____,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5)小明认为无法判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理由是_____。
(6)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样品的成分及质量,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加热至580℃、碳酸钙加热至825℃分别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①实验前首先要_____,再装入药品。
②装置E的作用是_____。
③控温电加热器使装置B中反应完全,再通一段时间空气,测得反应前后装置C、D分别增重9.0g和11.0g,将装置B中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氧化物加入足量水中溶解,蒸发所得固体(不含水)增重18.0g,求原固体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
(人体中的钙)
(1)人体缺钙不会导致_____(填字母,下同)。
A 侏儒症 B 佝偻病 C 骨质疏松
(2)人体中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形式存在,其中磷酸根(PO4)化合价为_____。
(单质钙)
提出问题:钙的化合物很多,为什么我们很少提起单质钙呢?
思考猜想:钙的化学性质活泼。
实验验证一:

查阅资料:在一个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同时就有元素化合价降低。
(3)实验结论:①写出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该反应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干燥剂中的钙)
提出问题:一包生石灰干燥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有哪些固体?
猜想假设:固体中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实验验证二:
(4)取固体样品加入水中,若温度明显升高,则含有_____;滴加酚酞后液体变红;继续加足量稀盐酸,如观察到_____,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5)小明认为无法判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理由是_____。
(6)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样品的成分及质量,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加热至580℃、碳酸钙加热至825℃分别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①实验前首先要_____,再装入药品。
②装置E的作用是_____。
③控温电加热器使装置B中反应完全,再通一段时间空气,测得反应前后装置C、D分别增重9.0g和11.0g,将装置B中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氧化物加入足量水中溶解,蒸发所得固体(不含水)增重18.0g,求原固体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
2.单选题- (共14题)
6.
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萘胺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0:9:1
B. 萘胺由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
C. 二氧化钛和萘胺都属于氧化物
D. 萘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3
A. 萘胺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0:9:1
B. 萘胺由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
C. 二氧化钛和萘胺都属于氧化物
D. 萘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3
8.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点燃一小块棉花和羊毛,都产生了烧焦羽毛的气味 |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C.浓盐酸打开瓶盖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9.
如图所示图象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
恒温蒸发不饱和的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
C.
向一定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中加入稀盐酸
D.
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A.

B.

C.

D.

10.
中考复习阶段,小明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煮沸可以降低井水的硬度;②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③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④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使所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低;⑤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⑥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⑦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5 | B.4 | C.3 | D.2 |
11.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D.t2℃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
12.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A.化学与安全 | B.化学与健康 |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鉴别化学药品时可以品尝 | ①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 ②要牢记“吸烟有害健康” |
C.化学与资源 | D.化学与发现 |
①随意大量使用塑料袋 ②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 | ①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②门捷列夫发现空气的组成 |
A.A B.B C.C D.D
13.
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Ba(NO3)2、BaSO4、Na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对其组成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根据以上实验操作与现象,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白色沉淀A中含有BaCO3和BaSO4 |
B.无色溶液F中最少有4种离子 |
C.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CuSO4,一定含有Ba(NO3)2、BaSO4、Na2CO3 |
D.确定原固体混合物中是否有KCl,可取白色沉淀E加入足量稀硝酸,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
15.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试剂及方法 |
A | NaCl固体 | 泥沙 | 加水溶液、过滤、蒸发 |
B | KNO3溶液 | Ba(OH)2 | 滴加适量K2SO4溶液、过滤 |
C | Na2SO4溶液 | Na2CO3 | 滴加稀盐酸至不在产生气泡 |
D | N2 | O2 | 通过红热的铜网 |
A.A | B.B | C.C | D.D |
3.选择题- (共1题)
16.
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0个字。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①{#blank#}1{#/blank#}: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②{#blank#}2{#/blank#}。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③{#blank#}3{#/blank#}。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4.填空题- (共2题)
18.
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①矿泉水、蔬菜、大米、鸡蛋和植物油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
②塑料袋属于_____材料;(填“金属”或“合成”或“复合”)
③做饭过程中,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了,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
④使用“江阴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好处有_____(填标号)。
a 降低出行成本 b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c 节约能源 d 降低交通压力
①矿泉水、蔬菜、大米、鸡蛋和植物油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
②塑料袋属于_____材料;(填“金属”或“合成”或“复合”)
③做饭过程中,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了,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
④使用“江阴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好处有_____(填标号)。
a 降低出行成本 b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c 节约能源 d 降低交通压力
5.实验题- (共1题)
19.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装置E中,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制取二氧化碳时,用装置F替代装置B的两条优点是_____,_____。
(4)为研究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二氧化碳后,看到乙中_____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若对原装置改动继续实验,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也能达到目的,改进的方法是_____;若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观察到溶液由澄清变浑浊,解释原因_____。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装置E中,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制取二氧化碳时,用装置F替代装置B的两条优点是_____,_____。
(4)为研究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二氧化碳后,看到乙中_____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若对原装置改动继续实验,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也能达到目的,改进的方法是_____;若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观察到溶液由澄清变浑浊,解释原因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