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新街中学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967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0

1.综合题(共1题)

1.
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A”、“B”或“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如用D装置收集O2,则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______(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如用F装置收集O2,则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如用G装置收集H2,则气体应从______端通入(填“c”或“d”)。
(4)小红同学想探究实验室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①请你写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分别取少量该废液和CaCl2溶液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③你认为小红的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她的猜想,理由是______。
④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可以选择______(填字母)来代替酚酞试液。
A.石蕊试液B.氢氧化钠溶液C.稀盐酸D.硝酸银溶液
(拓展与应用)①若实验证明了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反应完成后过滤,即可得到只含CaCl2一种溶质的溶液。
②经实验证明了你的猜想是正确。某同学继续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20.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g)与生成沉淀的质量 (/g)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ⅰ)废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______。
(ⅱ)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2.简答题(共2题)

2.
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对A物质来说,a点的意义是______.
(2)将t1℃140g 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此时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然后再加入A物质40g,可用曲线上的______点表示.
(3)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4)若将d点对应温度下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物质.
3.
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每种图形表示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应是____(填序号)。
①HNO3  ②CuSO4  ③CaCl2

3.计算题(共1题)

4.
现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欲知其组成成分,取样品9.3克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克。
(2)所用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3)求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0.1%)

4.科学探究题(共2题)

5.
利用以下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
(2)实验I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_____(填“a”或“b”)。使用点滴板的优点之一是_____。
(3)实验Ⅱ中,为了验证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试剂X的名称是_____。
(4)实验Ⅲ中,在仪器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仪器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6.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图中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反应的实质是_____。
(2)如果规定上述反应后溶液的pH<7,显酸性。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溶液显酸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______
②______
显酸性
 

5.单选题(共5题)

7.
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食醋除水垢B.在蛋清溶液中滴加饱和硫酸铵溶液
C.用漂白粉给河水杀菌消毒D.用葡萄酿制葡萄酒
8.
实验证明M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有水生成.仅据此结果,下列对M的成分推测正确的是(  )
A.M是氢气B.M是甲烷
C.M中一定含有氢元素D.M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9.
下列对课本中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能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芝麻与大米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C.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能说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可燃、也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燃烧
10.
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B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D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冰和水都含有相同原子
 
A.AB.BC.CD.D
11.
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6.填空题(共2题)

12.
生活与化学有密切的关系,选用适当的化学式、微粒符号及指出数字2的意义。
(1)Fe2+______;
(2)2H______;
(3)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______;
(4)标出消毒剂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5)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有的微粒______。
13.
如图是硫元素,钙元素的信息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钙原子与硫原子的原子种类不同,其原因是______;
(2)D中的X=______;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 (填序号,下同);
(4)A、B、C、D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
(5)A、B、C、D中表示阴离子的是______,其离子符号为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简答题:(2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5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